【出處】始載於《廣西民族藥簡編》。
【拼音名】ZhūěrZhǎ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仙人掌科植物豬耳掌的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puntiabrasiliensis(Willd.)Haw.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去皮、刺後鮮用。
【原形態】喬木狀,高達4m,縣長圓柱形的木質樹幹,老樹幹無刺或具刺。分枝二型;側生分枝呈水平伸展,圓柱形;頂端分枝的莖節扁平,葉狀;嫩莖節極薄,厚僅1.5-3mm,波皺並多少扭曲,幹旱時易脫落;小窠散生於莖節上,通常生1-2枚針刺。葉小而早落。花生於莖節的上部,長5-5.5cm,花瓣黃色,長圓形,先端鈍,花絲很短。漿果球形,熟時黃色,多汁,直徑3-4cm,具疏而大的小窠,先端具極淺或近平截的臍點,內有少數密被綿毛的種子。
【生境分布】原產南美,廣西有分布和栽培。
【化學成份】全草的漿液含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阿拉伯糖(arabinose),半乳糖(galactose),鼠李糖(rhamm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和少量木糖(xylose)組成[1]。
【功能主治】軟堅散結。主腹中癥瘕
【用法用量】內服:搗爛蒸服,15~30g。
【各家論述】《廣西民族藥簡編》:莖:鮮品搗爛,蒸瘦肉服,主治腹內硬塊。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