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梨葉功效和作用

【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LíYè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葉。

【化學成份】沙梨葉含熊果酚甙和鞣質。葉在成葉期含氮、磷、鉀最高,以後則逐漸減少,鈣、鎂含量則與此情況相反。

【功能主治】

治食菌中毒,小兒疝氣。

①《唐本草》:"主霍亂吐利不止,煮汁服之。"

②《日用本草》:"搗汁服,解中菌毒。"

③《滇南本草》:"敷瘡。"

④姚可成《食物本草》:"搗汁服,治小兒疝。"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搗汁。外用:搗汁塗。

【附方】

①治霍亂心痛,利,無汗:取梨葉、枝一大握,水一升,煎取一升服。(《梅師集驗方》)

②療蠼螋尿瘡,黃水出:搗梨葉汁敷之,幹即易。(《錢氏篋中方》)

③治病中水毒:梨葉一把,熟搗,以酒一杯,和絞服之,不過三。(《補缺肘後方》)

④治食梨過傷:梨葉煎汁解之。(《綱目》)

【摘錄】《*辭典》

梨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LíYè

【英文名】PearLeaf

【來源】

藥材基源:為藥薔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yrusbretschneideriRehd.2.Pyruspyrifolia(Burm.f.)Nakai[FicuspyrifoliaBurm.f.]3.PyrusussuriensisMaxim.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

1.白梨喬木,高達5-8m。樹冠開展;小枝粗壯,幼時有柔毛;二年生的枝紫褐色,具稀疏皮孔。葉柄長2.5-7cm;托葉膜質,邊緣具腺齒;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5-11cm,寬3.5-6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帶刺芒尖銳齒,微向內合攏,初時兩面有絨毛,老葉無毛。傘形總狀花序,有花7-10朵,直徑4-7cm總花梗和花梗幼時有絨毛,花梗長1.5-3cm;花瓣卵形,長1.2-1.4cm,寬1-1.2cm,先端呈嚙齒狀,基部具短爪;雄蕊20;長約花瓣的一半;花柱5或4,離生,無毛。果實卵形或近球形,微扁,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2.沙梨本種與白梨的區別為:葉片基部圓形或近心;果實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3.秋子梨本種與2種的區別為:葉形大,長5-10cm,寬4-6cm,葉邊刺芒長;花柱5;果實黃色,果梗長1-2cm。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白梨:生於海拔100-2000m的幹旱寒冷地區山坡陽處。

2.沙梨:生於海拔100-1400m的溫暖而多雨的地區。

3.秋子梨:生於海拔100-2000m的寒冷幹燥的山區。

資源分布:1.白梨分布於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等地。

2.沙梨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3.秋子梨分布東北、華北及山東、陜西、甘肅等地。

【性狀】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呈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3-6cm,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葉緣鋸齒成刺芒狀,葉柄長2.5-7cm。表面灰褐色,兩面被絨毛或光滑無毛。質脆易碎。氣微,味淡、微澀。

【化學成份】白梨葉含蛋白質,過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沙梨含綠原素(chlorgenicacid),熊果酚甙(arbutin)和鞣質。

【性味】苦、澀、辛涼

【歸經】肺;脾;膀胱經

【功能主治】舒肝和胃,利水解毒。主霍亂吐瀉腹痛,水腫,小便不利,小兒疝氣,菌菇中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鮮用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梨葉相關圖片

梨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梨樹根  下一个:梨枝>>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