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小金挖耳功效和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拼音名】XiǎoJīnWāěr

【英文名】all-grassofSmallcarpesium

【別名】茄葉細辛、小野煙、散血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小花金挖耳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pesiumminusHemsl.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幹。

【原形態】小花金挖耳多年生草本,高15-45cm。莖直立,常呈紫色,疏生長柔毛或下部毛脫落。葉柄短工近無柄;莖下部葉矩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0cm,寬1-1.5cm,先端漸尖工稍尖,基部狹成長葉柄,邊緣有疏硬小齒;上部葉漸小,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全緣,上面有疏短糙毛,下面疏生長柔毛。頭狀花序小,直徑3-5(-7)mm,單生於莖枝頂端,直立或有時下垂;花梗細長,有長柔毛和腺點;頭狀花序基部常有2-3個不等長的小苞片;總苞寬鐘狀;總苞片4層,外層卵形,中層和內層長圓形,稍撕裂;花黃色,外圍的雌花花冠圓柱形,3-4齒裂;中央的兩性花花冠筒狀,先端有5個裂片。瘦果長約1.8mm,近圓柱狀,先端有短喙,有腺點。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灌叢中或山坡路旁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莖基部紫褐色,密被卷曲柔毛。葉披針形至橢圓形,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漸狹。葉片綠色,兩面均有腺點狀突起,觸之有粗糙感,葉緣有明顯的疏鋸齒或全緣。葉柄與葉片中肋通常帶紫色,被柔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莖、枝端;苞葉條狀披針形,密被短柔毛,總苞鐘狀,苞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幹膜質。氣香,味微苦。

【性味】味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清熱涼血。主吐血;咯血;尿血;血崩;無名腫毒;腮腺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用於麻疹、癰瘡、潰瘍、蛇咬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小金挖耳相關圖片

小金挖耳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小金錢草  下一个:小筋骨藤>>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