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XiǎoShìZiYè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小葉黑面葉的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小柿子"條。
【功能主治】
①《雲南中草藥》:"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燒傷。"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治外傷出血,瘡瘍濕疹。"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搗汁塗或研末撒。
【摘錄】《*辭典》
小柿子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XiǎoShìZiYè
【英文名】leafofLittleleafBreynia
【別名】黑面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鈍葉黑面神Breyniaretusa(Dennst.)Alston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eyniaretusa(Dennst.)Alston[phyllanthusretusaDennst.;B.patens(Roxb.)Benth.]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摘,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鈍葉黑面神落葉灌木,高1-2m。全株平滑無毛。莖皮灰褐色。小枝四棱,帶綠色。單葉互生;葉柄長約3mm;葉片橢圓形、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4cm,寬2-3cm,光瑞鈍或近急尖,全緣,幹後變黑褐色。花小,黃綠色,2-4朵生於葉腋;單性異株,花瓣和花盤缺;雄花萼片6,陀螺狀;雄藍3,花絲合生成柱,生於短絲狀花梗上,雄蕊柱伸出於花藥之上;雌花徑2.5-4mm,花萼盤狀,先端6裂,具較短花梗,花柱粗大,具3叉;子房3室。蒴果近圓球狀,直徑8-10mm,果皮肉質不開裂,橙紅色,無毛,有種子10-12顆。基部有宿存花萼。花期4-9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向陽山坡、路坎及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澀;性涼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燥濕止癢;收斂止血。主濕疹;皮炎;外傷出血;瘡癤;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煎水洗;或曬幹研粉撒包。
【各家論述】
1.《雲南中草藥》: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燒傷。
2.《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治外傷出血,瘡瘍濕疹。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