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馬陸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經》

【拼音名】MǎLù

【別名】蛟(《莊子》),百足(《本經》),馬蚿、蛆蟝、馬蚰(《方言》),馬蠲(《說文》),秦渠(《淮南子》高誘註),飛蚿蟲(李當之《藥錄》),馬軸(《吳普本草》),蚐(《爾雅》郭璞註),千足(《雷公炮炙論》),刀環蟲(《唐本草》),百節蟲(《聖惠方》),蛩(《綱目》),千腳蟲(《分類草藥性》),篦子蟲、鍋耳朵(《貴州民間方藥集》),大草鞋蟲(《四川中藥誌》),百腳陸(《泉州本草》)。

【來源】為圓馬陸科動物約安巨馬陸或其它馬陸類動物的全蟲。

【原形態】體長圓形,表面光滑。長約12厘米,寬約7毫米,全體由多數環節組成,從頸板到肛節,約有體節64個。頭部兩側有許多單眼,集合成2團,形似復眼。觸角1對,有毛,長約5毫米。口器包括大小顎各1對,小顎愈合成為顎唇。體背面黑褐色,後緣淡褐色,前緣蓋住部分淡黃色。頸板半圓形,深褐色。第2~4節為胸部,每節各有步肢1對;第5節以下為腹部,除末節外,每節有步肢2對。雄蟲在第7節上的步肢變為生殖肢。自第6背板後各體節的兩側,有臭腺孔。幼蟲環節少,足僅3對,每脫皮1次,則體節和足陸續增加。

【生境分布】多棲於陰濕地區,食草根及腐敗的植物,觸之則蜷縮不動,並放出惡臭。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

【炮制】《雷公炮炙論》:"凡使(馬陸),收得後,糠頭炒,令糠頭焦黑,取馬陸出,用竹刀刮足去頭了,研成末用之。"

【性味】

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有毒。"

【功能主治】

破積;解毒.治癥瘕,痞滿,癰腫,毒瘡。

①《本經》:"主腹中大堅癥,破積聚,癟肉惡瘡,白禿。"

②《別錄》:"療寒熱痞結,脅下滿。"

③《綱目》:"辟邪瘧。"

④《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癢瘡,敷魚口癰毒。"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麻風,去風濕。"

【用法用量】外用:熬膏、研末或搗敷。

【註意】有毒,內服宜慎。

【附方】

①治鼻息肉:馬陸醋炙研末,棉花蘸塞鼻孔中。(《泉州本草》)

②治蛾子:馬陸、鮮赤葛。共搗爛,敷頸部。(《四川中藥誌》)

③治一切瘡毒:馬陸、滾山珠、癩疙寶、烏梢蛇、壁虎、蜈蚣。共以桐油熬膏,外貼。(《四川中藥誌》)

【摘錄】《*辭典》

馬陸《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拼音名】MǎLù

【英文名】Millepede

【別名】蚿、蛝、百足、馬蚿、蛆蟝、馬蚰、秦渠、飛蚿蟲、馬軸、蚐、千足、刀環蟲、馬驩、百節蟲、

【來源】

藥材基源:為圓馬陸科動物寬跗隴馬陸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Kronopolitessvenhedind(Verhoeff)

采收和儲藏:6-8月捕捉,去凈雜質、泥土,曬幹或烘幹。

【原形態】寬跗隴馬陸,身體呈圓柱形,長26-30mm,寬2.5-3.5mm。雄性略小。由20個體節組成,可分為頭、胸、腹三部,頭部有1對觸角,無眼,有側頭器;胸部由1-4休節組成,第1體節無足,第2-4體節各有步足1對;腹部由5-20體節組成,第5-18體節的後環節腹面各有2對步足,第19-20體節無足。第20體節後端有肛門,稱為肛節。側突不甚發達,側突後有臭腺。脛節與跗節愈合成的脛跗節部寬大,是此種與同屬其他種的區別點。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棲息於山崖陰面有腐殖質的草叢中或樹陰涼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甘肅、四川。

【性狀】性狀鑒別,蟲體呈圓柱形,長2-3cm,直徑2-3mm。表面淡黃色或黃白色,具20個環節,環節處較深,步足細長,色較淺。體輕,質脆,易斷,斷面邊緣淺黃色,中央棕褐色。氣微,味微鹹。

【化學成份】含有芳香醛、酮類、多糧類物質、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質、揮發油及油脂、醌類物質、碳酸鈣等。芳香醛中主要有苯甲醛。此外,馬陸還含多種微量元素,以μg/g生藥計,鈣4875,磷3028,鎂1434,鉛997,鐵540,鋅84,鈷62.8,錳62.3,銅50.4,砷33,鎢28.3,矽17.8,鉻10.6,鉛10.6,釩2.87,汞2.45,鎘2.48,鉬1.8。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從撣子蟲體內提取制得的隴馬陸素抗菌劑(有效成分為苯甲醛)在體外抑菌試驗中,表現出廣譜抗菌作用。高濃度時對部分細菌有殺滅作用,但一般呈抑制作用。它對腸道菌有較好抑制效果。有青黴素聯合使用有協同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撣子蟲蒸餾液有短暫的升高血壓、興奮呼吸的作用,並可興奮腸、子宮平滑肌,使之產生節律性收縮。從該蟲蒸餾液中分離出的“蟲酮”作用與蒸餾相同,而分離出的“蟲胺”磷酸鹽反而有降壓作用。實驗觀察到蟲酮與蟲胺互相配合能更好地調節血管功能。

【炮制】《雷公炮炙論》:凡使(馬陸),收得後,糠頭炒,令糠頭焦黑,取馬陸出,用竹刀刮足去頭了,研成未用之。

【性味】味辛;性溫;有毒

【歸經】心;肺經

【功能主治】破積;解毒;和胃。主癥積;痞滿;胃痛食少;癰腫;毒瘡

【用法用量】內服:研粉或制成片劑,1-2g。外用:適量,熬膏,研末,或搗敷。

【註意】有毒,內服宜慎。

【各家論述】

1.《本經》:主腹中大堅癥,破積聚,瘜肉惡瘡,白禿。

2.《別錄》:療寒熱痞結,脅下滿。

3.《綱目》:辟邪瘧。

4.《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癢瘡,敷魚口癰毒。

5.《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麻風,去風濕。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馬陸相關圖片

馬陸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馬鈴薯  下一个:馬尿泡>>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