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XuěZhūRòu
【別名】大旱癩、土撥鼠
【來源】嚙齒目松鼠科喜馬拉雅旱獺Marmotahimalayanarobusta(Milne-Edwards),以肉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西藏。
【性味】辛、鹹,平。
【功能主治】主治濕熱身癢,風濕痹痛及腳膝腫痛等癥。
【用法用量】4~8兩,燉湯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雪豬肉《*辭典》
【出處】《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XuěZhūRòu
【來源】為松鼠科動物喜馬拉雅旱獺的肉。捕殺後,剃去皮毛,除去內臟,取肉鮮用,或用竹片撐開風幹。
【原形態】動物形態詳"雪豬油"條。
【生境分布】產四川、青海等地。
【性狀】鮮肉質嫩而細致,肥厚多脂。風幹者多為幹燥的整塊。以塊大,肥厚者為佳。
【性味】
辛鹹,平。
①《本草拾遺》:"甘,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誌》:"辛鹹,平,無毒。"
【功能主治】
治風濕痹痛,腳膝腫痛,痔瘺。
①《本草拾遺》:"主野雞瘺瘡。"
②《四川中藥誌》:"治濕熱身癢,風濕痹痛,腳膝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煎湯,4~8兩。
【摘錄】《*辭典》
雪豬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誌》。《飲膳正要》:土撥鼠北人掘取以食,雖肥,煮則無油,湯無味,多食難克化,微動氣。
【拼音名】XuěZhūRòu
【英文名】Marmotasfood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鼠科動物喜馬拉雅旱獺、灰旱獺、草原旱獺、長尾旱獺等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armotahimalayanaHodg.2.Marmotabaibacina(Brandt)3.MarmotabobacMiiller4.MarmotacaudataJacquemont
采收和儲藏:捕殺後,剝去皮毛,除去內臟,取肉,鮮用或用竹片撐開或風幹。
【原形態】
1.喜馬拉雅旱獺,大型的地棲松鼠類。體長46-58cm,體重3-6kg。頸粗短。耳熟短圓。尾扁平而短,長約13cm,不超過後足長的2倍。四肢粗壯,前足拇趾退化,爪很小,其余4趾,爪長而彎曲,後足趾爪較短。吻側毛淡棕色,有黑色須。鼻背具黑色或黑褐色斑。眼眶上緣有明顯的黑色條紋。頭頂黑色與棕色相混,兩側至耳基淡黃色。背面褐色與不規則黑紋相混,針毛中段蒼白色,尖端黑色。喉、胸、腹部及四肢均為淡黃色,底毛全為灰黑色。臀部呈深棕黃色。尾毛與體色相似,唯尖部黑色。幼體較成體色淡。
2.灰旱獺,大小、形態與喜馬拉雅旱獺相似,但腹面色調深濃,呈深棕黃色或圭棕色。體長46-54cm,重4-6kg。耳短小。足爪粗短。尾較短,13-15cm,不及體長1/3。體背淡黃色或沙黃色,間雜黑色或褐黑色。吻、頰、耳下深棕褐色。耳沙黃色。尾與體色相似,但尾端黑褐色。
3.草原草獺,體形小,長約36-49cm,重3-4kg。尾長11-12cm,約為後足長的2倍。體背淡褐色或淺銹色,間雜淡白色,絕無黑褐色。額、頭頂純褐色。耳淺橙黃色。腹面棕褐色,毛基暗褐色。尾深褐色,尾端銹褐色。
4.長尾旱獺,噗大型旱獺。體長47-50cm,重4-5kg。尾較長,18.5-22cm,明顯超過後足長的2倍。耳甚小,幾不顯露。毛被長而厚密。通體橙黃以或赭黃色,背毛毛端常染有深褐色。腹色與背色近似,但棕色較深,背腹間無明顯分界。尾端黑色或赭褐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棲息於海拔2800-5000m的高山草甸草原帶。洞穴居,群棲。白天活動,冬眠。主食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枝、葉等。
2.棲息於海拔2500-3500m的草原、草甸。喜潮濕。洞穴居。洞口有土丘即旱獺丘。以植物為食。
3.棲息於地熱起伏,草原與荒漠相交的邊緣地區。群居。洞穴多築在高地或坡地上,洞口外有土丘。以草根、種子為食。
4.本種以為亞高山草原地帶代表種之一。棲息於高山草甸、草原牧草茂密叢生處。洞穴居,亦喜群居。洞口附近有黃形的旱獺丘。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為食。
資源分布:1.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2.僅分布於新疆北部。
3.分布於內蒙古東部及新疆北部。
4.分布於新疆西部和南部。
【性狀】性狀鑒別,鮮肉質嫩、細致,肥厚多脂。風幹者多為幹燥的整塊。
【性味】味甘;鹹;性平
【歸經】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祛風活絡;除濕清熱。主風濕痹痛;腳膝腫痛;痔瘺;濕熱身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燉湯或煮食,120-250g。
【註意】《飲膳正要》:“多食難克化,微動氣。”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