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巖蔥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YánCōnɡ

【別名】鼠尾莪白蘭

【來源】蘭科莪白蘭屬植物鼠尾莪白蘭Oberoniamyosurus(Forst.)Lindl.,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幹研粉備用。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鮮品配合其它藥搗爛外敷或研粉撒傷口。

【備註】(1)同屬植物石蔥(滇莪白蘭)OberoniacaulescensLindl.在雲南也作巖蔥入藥,也有用本品治療麻風者。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巖蔥《*辭典》

【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拼音名】YánCōnɡ

【來源】為蘭科植物棒葉鴛尾蘭的全草。全年可采。鮮用或切斷曬幹。

【原形態】

棒葉鳶尾蘭,又名:鼠尾莪白蘭。

多年生肉質草本,高約15厘米。葉傾斜伸出,左右兩側排列,線狀長圓形,長10~20厘米,寬約0.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折合狀。穗狀花序長達10厘米,著生在扁平葉上;花小,白色。果小,卵珠形。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巖石上。分布雲南等地。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消炎,利尿。治骨折,外傷出血,白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辭典》

巖蔥《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拼音名】YánCōnɡ

【英文名】HerbofClavateleafOberonia

【別名】樹蔥、老鼠尾巴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棒葉鳶尾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beroniamyosurus(Forst.)Lind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切段曬幹。

【原形態】棒葉鳶尾蘭,多年生附生草本,高15-16cm。莖很短,具4-5片葉。葉兩側排列,線狀圓柱形,肉質,長7-20cm,粗5-7mm,常稍弧曲,基部具關節。穗狀花序常短於葉,具多數密集的小花;小苞片披針形,邊緣嚙蝕狀,常比花長;花白色或淺綠色;萼片卵形,近等大,長約1.2mm;花瓣線狀長圓形,比萼片窄得多;唇瓣長約2mm,3裂,中裂片遠大於側裂片,邊緣流蘇狀絲裂,裂絲長達1mm。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附生於海拔1200-1500m的林中樹上或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貴州、雲南。

【性味】辛;微苦;涼

【歸經】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主支氣管炎;肺炎;肝炎;尿路感染;中耳炎;瘡癰;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註意】孕婦忌用。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巖蔥相關圖片

巖蔥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巖春草  下一个:巖冬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