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報春花功效和作用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BàoChūnHuā

【別名】橡只瑪爾布(藏名)

【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條紋報春的花朵。6~8月采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莖粗而短,具多數須根。單葉基生;倒披針形或狹矩圓狀倒披針形,先端鈍尖或急尖,基部漸狹,邊緣有細碎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傘形花序頂生,有花10余朵;花莖直立,上部帶紫綠色;花柄長短不一;花藍紫色,漏鬥狀。

【生境分布】生於水溝旁及潮濕處。分布西南及西藏、內蒙古、新疆。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肝膽火,止血。治小兒高熱抽風,急性胃腸炎,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外用:研末撒。

【備註】黃花報春的功用和上種相同。

【摘錄】《*辭典》

報春花《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BàoChūnHuā

【別名】橡只瑪爾布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報春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imulamalacoidesFranch.

采收和儲藏:5月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二年生草本。莖基部及根紅色,通常被粉,少數植株無粉。葉基生;葉柄長10-15cm,鮮時帶肉質,具狹翅,被多細胞柔毛;葉片卵形至橢圓狀卵形,長3-10cm,寬2-8cm,先端圓形,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有不整齊缺裂,缺裂具細鋸齒,上面被毛,下面有白粉或有疏毛,葉薄膜質。花葶1至多枚自葉叢中抽出,高20-40cm,被柔毛或無毛,無粉或散布少量白粉,傘形花序2-6輪,每輪有花4-20朵;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8mm,背面有粉;花梗纖細,長1.5-4cm;花萼寬鐘狀,長3-7mm,果時稍增大,通常被乳白色粉,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高腳碟狀,粉紅色、淡藍紫色或近白色,冠筒長4-6mm,冠檐直徑5-15mm,裂片倒心形,先端深2裂;長花柱花:冠筒約與花萼等長,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1.5-2mm,花柱長約3mm,接近筒口;短花柱花:冠簡長於花萼,雄蕊著生處略高於冠筒中部,花柱長約1mm。蒴果球形,直徑約3mm。花期2-5月.果期3-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800-3000m的潮濕曠地、溝邊和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西部(隆林)、貴州和雲南。江蘇有引種。

【性狀】性狀鑒別多皺縮成團,具毛茸和白粉。濕潤展開後,須狀很及根莖呈紅色,葉叢生,具長柄。葉片卵形,長3-10cm,寬2-8cm,先端鈍圓,基部微呈心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缺裂並具細鋸齒,質薄,易碎。花葶長於葉,傘形花序,苞片錢形,花梗細長,淡棕紅色。氣微香。

【性味】辛;微甘;性涼

【歸經】肝;膽;脾;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肺熱咳嗽;咽喉江腫;口舌糜爛;牙齦腫痛;肝火目赤;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報春花相關圖片

報春花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鴇肉  下一个:抱樹蓮>>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