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崖松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YáSōnɡ

【別名】疣果景天、小鵝兒腸[陜西]

【來源】景天科景天屬植物細葉景天SedumelatinoidesFranch.,以帶根全草入藥。春夏采,洗凈陰幹或鮮用。

【性味】酸、澀,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痢。用於小兒丹毒,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睪丸炎;外用治燒燙傷。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汁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崖松《*辭典》

【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YáSōnɡ

【別名】小鵝兒腸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細葉景天的帶根全草。春、夏采挖帶根全草,洗凈,陰幹或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全體無毛,具須根。莖單生或叢生,高5~30厘米。葉3~5片輪生,長圓狀匙形,長8~20毫米,寬2~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全緣,無柄或幾無柄。花序圓錐狀或傘房狀,分枝長,下部葉腋也生有花序;花稀疏;花梗長5~8毫米,細弱;萼片5,狹三角形至卵狀披針形;花瓣5,白色,矩圓狀卵形;雄蕊10;鱗片寬匙形,頂端有深缺刻;心皮5,近直立,下部合生,有小乳頭狀突起。蓇葖成熟時上半部斜展;種子少數,微小。

【生境分布】生草地、荒坡、石上。分布陜西、山西、河南、湖北、甘肅、四川等地。

【性味】酸澀,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小兒丹毒,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湯火傷,睪丸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汁塗。

【摘錄】《*辭典》

崖松《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誌》

【拼音名】YáSōnɡ

【英文名】HerbofSlenderleafStonecrop

【別名】小鵝兒腸、半邊蓮。

【來源】

藥材基源:為景天科植物細葉景天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dumelatinoidesFranch.[S.silvestriiPamp.]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挖取帶全草,洗凈,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細葉景天一年生草本,高5-30cm。全株無毛。根須狀。莖單生或叢生,分枝或不分枝,莖上有棱,基部節上常生不定根。葉3-6片輪生,無柄或幾柄;葉長圓狀匙形或狹倒披針形,長8-20mm,寬2-7mm,先端微鈍或急尖,基部漸狹,全緣。花序圓錐狀或傘狀,分枝長,花稀疏,花西風細,長3-8mm;萼片5,狹三角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1.5mm,先端近急尖,花瓣5,白色,披針狀卵形,長2-3mm,先端急尖,基部離生;雄蕊10,2輪,較花瓣短;鱗片5,寬匙形,先端有缺刻;心皮5,橢圓形,下部合生,背部有微乳狀突起。蓇葖果,成熟時上半部斜展。種子卵形,褐色,平滑,長0.4mm。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或山谷石崖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山西、陜西、甘肅、湖南、湖北、四川及去南等地。

【性味】酸;澀;寒

【歸經】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熱毒癰腫;丹毒;睪丸炎;燙火傷;濕瘡;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鮮品50-100g。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塗;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崖松相關圖片

崖松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牙癰草  下一个:崖棕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