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鴟鵂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ChīXiū

【別名】怪鴟(《爾雅》),鉤鵅(《本草拾遺》),大頭鷹(《便民食療》),角鴟、轂轆鷹、鵋鶀、呼咵鷹、夜食鷹(《綱目》),貓頭鷹(《本經逢原》),鬼鳩(《本草求原》),夜貓子(《中國動物圖譜·鳥類》),橫虎、恨狐、老兔(《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鴟鸮科動物紅角鸮等的肉或骨。

【原形態】體長可達20厘米。嘴暗綠色,下嘴先端近黃。虹膜黃色。上體包括兩翼和尾的表面大多灰褐色,布滿蟲毒狀黑褐色細紋;頭和背部還雜以白色沾棕的斑點;耳羽延長突出,羽基棕色,羽端與頭頂同色;臉盤淡灰褐色,密雜以纖細的黑紋;臉盤周圍繞以不明顯的淡棕色領圈;眼先羽毛基部棕白,端部黑色。外側肩羽的外翈大多棕白;羽端黑褐;所有飛羽除最內側者以外,其外翈大多黑褐,並綴以棕白或淡灰褐色,仿佛形成橫斑;翼緣白色或稍沾棕。尾上有不完整的棕白色橫斑。頦棕白色;下體余部灰白色,密雜以灰褐色纖細橫斑;胸與兩脅還具黑褐色羽幹紋,並綴以棕栗色;腋羽和翼下覆羽幾純棕白色;覆腿羽淡棕色,密布以褐斑:趾肉灰色。

【生境分布】棲息山地,晝伏夜出,主食昆蟲。營巢於樹洞中。分布我國東部,西抵四川。

【性味】

①《本經逢原》:"酸微鹹,小毒。"

②《本草求原》:"酸鹹,寒。"

【功能主治】

祛風,定驚,解毒。治眩暈,癲癇、瘰癧、瘧疾、噎食。

①《綱目》:"治瘧疾。"

②《本經逢原》:"治勞瘵。"

③《吉林中草藥》:"解毒,定驚。治鼠瘡,噎食,羊癇風。"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燒存性研末,2~3錢;或焙研入丸、散。

【附方】

①治風虛眩暈,大頭鷹閉殺去毛,煮食;以骨燒存性,酒服。(《便民食療》)

②治羊癇風:貓頭鷹一只,用泥糊厚,放竈坑內煙熏一百天,取出研末。每次三錢,日服二次。

③治淋巴結結核(鼠瘡):貓頭鷹一只。燒吃。

④治噎食:未生毛的小貓頭鷹二只。用黃泥包上,煆存性,研細末。溫酒沖服,每次二錢,日服二次。(②方以下出《吉林中草藥》)

⑤治瘧疾:鴟鵂一只。去毛、腸,油煠食之。(《綱目》)

⑥治勞瘵:鴟鵂酒煮焙幹,同大鰻鱺七條,攤薄荷上蒸爛,和薯蕷一斤,搗焙細末為丸,空腹酒下三錢。(《本經逢原》)

【摘錄】《*辭典》

鴟鵂《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ChīXiū

【英文名】Owlasfoodorowlbone

【別名】怪鴟、鴟舊、舊留、老菟、角鴟、呼咵鷹、夜食鷹、貓頭鷹、夜貓、鬼鳩

【來源】

藥材基源:為鴟鸮科動物紅角鸮的肉或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tusscopsLinnaeus

【原形態】紅角鸮,體長可達20m。眼先羽毛基部棕白色,端部黑色。上體包括兩翼和尾的表面大多灰褐色,布滿蟲囊狀黑褐色細紋,頭和背部還雜以白色沾棕的斑點;耳羽延長突出;臉盤淡灰褐色,密雜以z纖細的黑色橫紋,臉盤周圍繞以不明顯的淡棕色領圈;胸和兩肋還被褐色羽幹紋,腋羽和翼下覆羽幾純棕白色;兩腿被淡棕色羽至趾基,密布以褐斑。虹膜黃色。嘴暗綠色,下嘴先端近黃色,趾肉紅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棲息於針葉林、針闊昆交林和闊葉林中晝伏夜出,營巢於樹穴中以小型的嚙齒類的姬鼠和棕背(鼠乎)等以及昆蟲類為食。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東部,西抵四川等地。

【性味】味酸;微鹹;性寒;小毒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滋陰補虛;截瘧。主肺結核;風虛眩暈;瘧疾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燒存性;研末;或入丸劑。

【附方】①治風虛眩暈:大頭鷹閉殺去毛,煮食;以骨燒存性,酒服。(《便民食療》)②治羊JIAN風:貓頭鷹一只。用泥糊厚,放竈坑內涸熏一百天,取出研末。每次三錢,日服二次。③治淋巴結結核(鼠瘡):貓頭鷹一只。燒吃。④治噎食:未生毛的小貓頭鷹二只。用黃泥包上,煆存性,研細末。溫酒沖服,每次二錢,日服二次。(②方以下出《吉林中草藥》)⑤治瘧疾:鴟鵂一只。去毛、腸,油DIE食之。(《綱目》)⑥治勞瘵:鴟鵂酒煮焙幹,同大鰻鱺七條,攤藩荷上蒸爛,和薯蕷一斤,搗焙細末為丸。空腹酒下三錢。(《本經逢原》)

【各家論述】

1.《綱目》:治瘧疾。

2.《本經逢原》:治勞瘵。

3.《吉林中草藥》:解毒,定驚。治鼠瘡,噎食,羊角風。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鴟鵂相關圖片

鴟鵂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鴟頭  下一个:匙葉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