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野核桃仁功效和作用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YěHéTɑoRén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野核桃的種仁。10月果實成熟時采收,堆積6~7天,待果皮黴爛後,擦去果皮,洗凈,曬至半幹,再擊碎果核,揀取種仁,曬幹。

【原形態】

野核桃,又名:山核桃、野胡桃。

落葉喬木,高15~25米。小枝具褐色皮孔,並有腺毛及星狀毛,髓部疏松成薄片狀。單數羽狀復葉互生,長40~50厘米;葉軸及葉柄具腺毛和星狀毛;小葉9~17,無柄,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8~15厘米,寬3~7.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或近心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疏被星狀毛,下面密被星狀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密集為細長而下垂的葇荑花序,長20~30厘米,花被4,雄蕊10~14,無花絲,花藥2室:雌花6~10,成穗狀花序,長20~25厘米,花被4,花柱短,柱頭2裂呈絨毛狀。核果卵圓形,長3~4厘米,頂端尖,外果皮肉質,密被腺毛:核卵形,有6~8棱。花期4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或溪谷兩旁。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甘肅等地。

【化學成份】種仁含油40~50%,蛋白質15~20%,糖類,維生素A、B、C等。樹皮及外果皮含大量鞣質。

【性味】性溫平,味甘。

【功能主治】種仁:功能補養氣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咳嗽,下肢酸痛。油:為緩下劑,能驅除絳蟲:外用治皮膚疥癬,凍瘡,腋臭。

【附方】治腰痛:野核桃仁(炒熟)五至六兩。搗爛沖酒服。(性味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摘錄】《*辭典》

野核桃仁《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YěHéTɑoRén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桃科植物野核挑的種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uglanscathaycnsisDode[J.draconisDode]

采收和儲藏:10月果實成熟時采收,堆積6-7d,待果皮黴爛後,擦去果皮,洗凈,曬至半幹,再擊碎果核,揀取種仁,曬幹.

【原形態】落葉喬木,高12-25m。樹皮灰褐色,線縱裂。小枝被腺毛及星狀毛;頂芽裸露,密生黃褐色毛;髓部疏松,薄片狀。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40-50cm,小葉9-17枚,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硬紙質,長8-15cm,寬3-7.5cm,先端漸尖,基部斜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有星狀毛和腺毛。花單生,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下垂,長9-25cm,生於枝端葉痕腋內,雄花有花被4,雄蕊10-14,無花絲,花藥2室,藥隔稍伸出;雌花序穗狀,直立,長5-13cm,生於新枝頂端,有雌花5-10朵,花被4裂,貼生於子房子,子房下位,花柱短,柱頭2裂呈絨毛狀,暗紅色。核果卵形,長3-6cm,頂端尖,外果皮肉質,密被腺毛;內果皮堅硬,骨質,有6-8條縱棱,棱脊之間有不規則的皺折。種子較小,常為向內延伸的骨質果皮所隔裂。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1200m的向陽山坡雜木林內或溪谷兩旁土壤肥沃濕潤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西南、及山西、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化學成份】種仁含油40-50%,蛋白質15-20%,糖類,維生素A、B、C等。樹皮及外果皮含大量鞣質。

【藥理作用】抗尿石形成作用采用草酰胺尿石模型證實,核桃仁具有減緩大鼠草酰胺結石增大作用。

【性味】甘;性溫

【歸經】肺;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潤肺化痰;溫腎助陽;潤膚;通便。主燥咳無痰;虛喘;腰膝酸軟;腸燥便秘;皮膚幹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50g,或搗碎嚼10-30g。或搗爛沖酒。外用:適量,搗爛,塗搽。

【附方】治腰痛:野核桃仁(炒熟)五至六兩。搗爛沖酒服。(性味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臨床應用】種仁:功能補養氣血,潤燥化疚,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野核桃仁相關圖片

野核桃仁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野海椒  下一个:野核桃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