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紅毛雞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HónɡMáoJī

【別名】褐翅鴉鵑、毛雞、落谷

【來源】鵑形目杜鵑科褐翅鴉鵑CentropussinensisSinensis(Stephens),以除去毛和內臟的幹燥體入藥。

【生境分布】廣西。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調經,補血。外用治跌打,風濕。

【用法用量】浸酒內服適量。

【備註】毛雞酒:為紅毛雞加黨參、川芎等十余種藥材用桂林三花酒炮制而成。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紅毛雞《*辭典》

【出處】《廣西中藥誌》

【拼音名】HónɡMáoJī

【別名】茅籠中鳥、綠結雞(《陸川本草》),毛雞、落谷(《廣西中藥誌》)。

【來源】為杜鵑科動物褐翅鴉鵑除去內臟,羽毛後的全體。一般在夏、秋季捕捉。設置羅網,仿其鳴聲以誘捕。捕得後應分置籠中,以免互毆致死。亦有以獵槍射殺或誘套捕捉者。捕後加工:先剖腹,從正中切開頭、嘴,摘除內臟,用布或紙片抹凈血跡,以竹條兩根將腹部撐平,腹腔向下,在小火上慢慢炕幹,取出,除去竹條,將腳與尾輕輕縛在一起,免其斷落。

【原形態】

褐翅鴉鵑,又名:黃蜂、大毛雞。

體長約52厘米。嘴黑色,上嘴尖端向下彎曲,口裂及於眼下。虹膜赤紅色。鼻孔近嘴緣。頭、頸、上背及胸部均呈金屬紫藍色;肩、翼和肩間部概栗紅色;初級飛羽和外側次級飛羽的先端略沾褐色;全身余部純黑,尾羽有金屬綠色反光。腳,趾、爪均黑色,趾4,2趾向前,2趾向後,後爪較後趾為長,且形狀幾乎平直。

平時棲於草地、矮樹或灌木叢間,常在有蔭蔽的地上馳走。食物為昆蟲和其他動物,如蜥蠍,田鼠、鳥卵等,亦兼吃果實。

【生境分布】分布自浙江南至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廣西中藥誌》:"味甘,性溫,無毒。"

【功能主治】《廣西中藥誌》:"婦科用以調經、補血。外用治跌打、風濕。"

【用法用量】內服:,浸酒。外用:浸酒塗敷。

【註意】《廣西中藥誌》:"陽盛及血燥者忌用。"

【備註】

本動物的骨(綠結雞骨)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經加工的紅毛雞,去毛後浸制的酒,名"毛雞酒",為兩廣名產。

尚有一種小鴉鵑,外形與褐翅鴉鵑相類似而小,頭部無紫色反光,兩翼栗色較淡,背毛或腿毛中夾有花毛,亦可同等入藥。

【摘錄】《*辭典》

紅毛雞《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廣西中藥誌》。

【拼音名】HónɡMáoJī

【英文名】redfeatherchicken

【別名】茅籠中鳥、綠結雞、毛雞、落谷、褐翅鴉鵑、黃蜂、大毛雞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娟科動物褐翅鴉鵑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ntropussinensis(Stephens)

采收和儲藏:一般在夏、秋季捕捉,捕殺後,剖腹去肉臟,正中切開頭和下嘴,沿頸部、胸部一直剖到泄殖腔處,抹去血跡,用兩根竹桿將腹部撐開,腹腔向下,在小火上慢慢烘幹,除去竹桿將腳與尾縛在一起,免其斷落。

【原形態】褐翅鴉鵑,體長約50cm左右,體形似雞。頭、頸、上背及胸部均呈金屬紫藍色;肩、翼和肩間部概栗紅色;初級飛羽和外側次級飛羽的先端略沾褐色;全身余部純黑,尾羽有金屬綠色反光。虹膜赤紅色;嘴黑色,上嘴尖端向下彎曲,口裂及於眼下;腳、趾、爪均黑色,後爪特形延長而直。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平時棲於草地、矮樹或灌木叢間,常在有蔭蔽的地上馳走。食物為昆蟲、蜥蜴、田鼠、鳥卵等,亦兼吃果實。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自浙江部至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滋陰補血;調經通乳;祛風除濕。主婦女產後體虛頭痛;手腳麻木;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5-30g;或浸酒,每次25-50ml。外用:適量,浸酒塗敷。

【註意】陽盛及外感熱病禁服。

【各家論述】《廣西中藥誌》:婦科用以調經、補血。外用治跌打、風濕。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紅毛雞相關圖片

紅毛雞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紅毛對筋草  下一个:紅毛七>>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