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大麻疙瘩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DàMáGēDɑ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蒟子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peryunnanenseTse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蒟子直立亞灌木,高1-3m。枝有細縱棱,與葉柄、總花梗均被毛。葉薄紙質,卵圓形、闊卵形或枝端的為橢圓形,長10-15cm,寬6-10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兩側不等,上面無毛,下面沿脈上被微硬毛和細腺點,葉脈9條,最上1對互生,離基1.2-3cm從中脈發出,余者均基出;葉柄長8-14mm,僅基部具鞘。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4-6cm,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圓形,盾狀,直徑約1.1mm,中央具短柄,雄蕊3枚,花藥卵形,2裂,花絲粗,遠短於花藥;雌花序於果期長4-8cm,苞片較小,直徑0.8-lmm,子房基部嵌生於花序軸中,柱頭3,早落。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直徑約2mm,基部嵌生於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表面多疣狀凸起。花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100-2000m的林中或濕潤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

【性狀】性狀鑒別莖圓柱形,直徑約1cm;表面有細縱棱,具稀疏毛茸,節部膨大明顯。葉多皺縮,展平後卵圓形或橢圓形,長9-15cm,寬5-10cm,基部常偏斜,有密集的細小腺點,背面葉脈上有毛茸,葉脈9條,最上1對離基從中脈發出,網脈明顯;葉具短柄,基部鞘狀,有時可見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氣香,味辛辣。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主風寒感冒;風濕骨痛;胃痛;痛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註意】孕婦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大麻疙瘩相關圖片

大麻疙瘩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大綠藤  下一个:大麻漆>>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