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倒紮龍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DǎoZhāLónɡ

【別名】過江龍

【來源】薔薇科倒紮龍RubuswilsoniiDuthie,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陜西。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止痛,消炎,調經。主治牙痛,瘡漏,疔腫瘡毒,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倒紮龍《*辭典》

【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DǎoZhāLónɡ

【別名】倒毒散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懸鉤子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蔓生小灌木,疏生瘦細而微彎的皮刺。莖枝鋪散,紫褐色,具剛毛和柔毛,或無毛,有時著地生不定根。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7片,矩圓狀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2.5~4厘米,頂生小葉較大,菱狀卵形,長達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缺刻狀鋸齒,上面散生柔毛,下面有疏柔毛和皮刺;葉柄和葉軸具散生皮刺;托葉披針形,貼生葉柄上。花單生於短枝端或2~4朵集成傘房狀;花瓣5,白色,近直立;花萼密被皮刺,裂片寬披針形,先端尾尖,內外面均被柔毛。聚合果近球形,紅色。

【生境分布】生於低山坡、路旁或灌木叢中。分布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雲南、臺灣、西藏等地。

【性味】辛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帶,止汗。治腰痛,白帶,瘰癧,黃水瘡,盜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外用:搗敷。

【備註】此外,尚有同屬植物秀麗莓的根,也作倒紮龍入藥。與本種的不同點是小葉7~11,花單生,直徑約4厘米,花瓣展開。

【摘錄】《*辭典》

倒紮龍《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DǎoZhāLónɡ

【英文名】RootofSpinyRaspberry

【別名】倒毒散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針刺懸鉤子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pungensCamb.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抖掉泥土,切片曬幹。

【原形態】針刺懸鉤子匍匐灌木,高達3m。枝圓柱形,幼時被柔毛,常具較稠密的直立皮刺。奇數羽狀復葉;葉柄長2-6cm,頂生小葉柄長0.5-1cm,側生小葉近無柄,與葉軸均被柔毛,並有稀疏小刺和腺毛;托葉線形,有柔毛;小葉常5-7枚,稀3或9枚,卵形或三角狀卵形,2-5cm,寬1-3cm,先端急尖,頂生小葉常漸尖,基部圓形,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在脈上有柔毛,邊緣具尖銳重鋸齒或缺刻狀重鋸齒,頂生小葉常羽狀分裂。花兩性,單生或2-4朵成傘房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白色,直徑1-2cm;花萼外面具柔毛和腺毛,密被直立針刺;雄蕊多數,直立,長短不等;雌蕊多數,基部具疏柔毛。果實近球形,紅色,直徑1-1.5cm。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200-3300m的山坡林下、林緣及河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陜西、甘肅、河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苦;涼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解毒療瘡,活血止痛,止汗,止帶。主瘡瘍腫毒,瘰癧,腰腿痛,帶下,盜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倒紮龍相關圖片

倒紮龍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倒心葉桃葉珊瑚  下一个:到老嫩>>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