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FènɡWěiQī
【別名】鳳尾草、鳳凰草、香景天
【來源】景天科紅景天屬植物小叢紅景天Rhodioladumulosa(Franch.)Fu[SedumdumulosumFranch.],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幹。
【性味】甘、微苦、澀,溫。
【功能主治】補血調經,養陰。用於月經不調,陰虛潮熱,頭暈目眩,婦女虛勞。
【用法用量】3~4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鳳尾七《*辭典》
【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FènɡWěiQī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小叢紅景天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
小叢紅景天,又名:鳳尾草、鳳凰草、香景天。
多年生草本。高9~20厘米,全株無毛。宿根粗壯,有分枝。莖直立。多數叢生,基部有殘莖存在。單葉互生;線形,長3~8毫米,寬1~2毫米,無柄,全緣,綠色,肉質。聚傘花序頂生;單性花,雌雄異株;花少而大,綠白色或帶淡紅色;萼片5,條狀披針形;花瓣5,長圓形至披針形,長約1厘米,先端細尖;雄蕊10,較花瓣短,花藥紫色;心皮5,卵狀矩圓形,離生,花柱短小。蓇葖果內有種子少數。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於高山山坡及山粱的石隙中。分布我國西北、華北各地。
【性狀】根頭部粗大,其上殘存多數叢生的莖基部,斷面中空,莖基有芽。根部紡錘形,長6~10厘米,徑約1~1.5厘米,表面凹凸不平,被灰棕色栓皮,片狀脫落,脫落處顏色較深,暗棕色至紫棕色。氣微,味苦。
【性味】甘澀微苦,溫。
【功能主治】補腎,養心安神,調經活血,明目。治虛勞,骨蒸勞熱,幹血勞,月經不調,頭暈目眩。
【附方】
①治婦女虛勞,幹血勞:鳳尾七三至四錢,黃酒煎服。
②治月經不調,骨蒸勞熱,頭暈目眩:鳳尾七、夏枯草各四錢,天蓬草、透骨草、鹿銜草、魚腥草各三錢,茱苓草二錢。水煎服,黃酒為引。(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鳳尾七《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誌》
【拼音名】FènɡWěiQī
【英文名】RootofShrubberryRhodiola
【別名】小叢紅景天、鳳尾草、鳳凰草、香景天
【來源】
藥材基源:為景天科植物小叢紅景天的全草和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ioladumulosa(Franch.)S.H.Fu[SedumdumulosaFranc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除去殘莖葉及須根,洗凈,曬幹或陰幹。
【原形態】小叢紅景天,多年生草本,高9-20cm,全株無毛。根頸粗壯,有分枝,半木質化。莖直立,多叢生,基部常有殘存的老枝和褐色鱗片狀葉,葉互生,密集,線形至寬線形,長7-12mm,寬1-2mm,先端急尖,基部無柄,全緣。聚傘狀花序,頂生,有4-7花;萼片5,線狀披針形,長4-5mm,寬0.7-0.9mm;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披針狀長圓形,長8-11mm,寬2-3mm,先端漸尖,向外彎曲;雄蕊10,2輪,較花瓣短,花藥紫色;鱗片5,橫長方形;心皮5,卵狀長圓形,基部稍合生,柱頭短小。蓇葖果,直立或上部稍開展。種子少數,長圓形或狹倒卵形,褐色,有微乳頭狀突起,具狹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高山向陽山坡巖石上及石隙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湖北、四川等地。
【性狀】根頭部粗大,其上殘存多數叢生的莖基部,斷面中空,莖基有芽。根部紡錘形,長6-10cm,徑約1-1.5cm,表面凹凸不平,被灰棕色栓皮,片狀脫落,脫落處顏色較深,暗棕色至紫棕色。氣微,味苦。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腎;肝經
【功能主治】益腎養肝;調經活血。主勞熱骨蒸;幹血癆;頭暈目眩;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