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FènɡWěiShēn
【別名】追風箭、公雞花根、互葉鳳尾參、鳳尾馬先蒿
【來源】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江南馬先蒿PedicularishenryiMaxim.,以根入藥。秋季采挖,洗凈曬幹。
【性味】甘、微苦,溫。
【功能主治】補氣血,通經絡,止咳平喘。用於頭暈耳鳴,心慌氣短,筋骨疼痛,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鳳尾參《*辭典》
【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FènɡWěiShēn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互葉鳳尾參、對葉風尾參的根。秋季挖根,洗凈曬幹。
【原形態】
①互葉鳳尾參
多年生草本,高約25厘米。根叢生,其中有少數肉質膨大成紡錘形,具須根。莖單生或兩莖並生,通體有灰色毛茸。單葉互生,狹卵形,羽狀全裂,長約15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狹,基部平截.兩面密被短毛;裂片約10對,矩形。邊緣波狀;柄纖細,被短柔毛。花生於莖頂葉腋,排成總狀花序,基部有苞片;花梗纖細,密被短毛;花萼斜管狀,先端5裂,或有時退化為3裂;花冠2唇形,粉紅色,上唇盔狀,下唇3裂。蒴果斜披針狀卵形。種子卵形而尖,褐色。
生於山坡、草叢,林邊。分布江蘇、江西、湖南,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
②對葉鳳尾參
多年生草本。根紡錘形。莖中空,上部多分枝,圓筒形,近節處略方形,有溝紋,溝中有成行的毛,枝軟弱而彎曲,少或多3~4枚輪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1~2厘米,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線形,具刺尖及胼胝的重鋸齒。輪傘花序生於主莖分枝的上部,合成長穗狀而間斷的花序;苞片與葉同形而小;花冠紫紅色,2唇形,上唇先端突然狹縮成喙,下唇很大,3裂。
生於山坡、草叢。分布雲南地區。
【性味】性溫,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補氣血,活絡。治頭暈耳鳴,心慌心跳,筋骨疼痛,虛燒不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摘錄】《*辭典》
鳳尾參《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FènɡWěiShēn
【英文名】RootofHenryWoodbetony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植物亨氏馬先蒿或長莖馬先蒿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edicularishenryiMaxim.2.PedicularislongicaulisFranch.etMaixm.
采收和儲藏:秋季挖根,洗凈,曬幹。
【原形態】
1.亨氏馬先蒿多年生草本,高16-36cm。密被銹褐色毛。根叢生,其中有少數膨大肉質成紡錘形,具須根。莖多從基部發出3-5條,中空,多分枝,基部傾臥,上部略有棱角,彎曲上升。葉茂密,互生;具短柄,中部葉柄較長;葉片紙質;長圓狀披針形至線狀長圓形,長1.5-3.5cm,寬0.5-1cm,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每邊6-8(-12),裂片長圓形至卵形,邊緣有具白色胼胝之齒,常反卷。花生於莖頂葉腋,或總狀花序;花梗長3-5mm,纖細,被短毛;花萼稍圓筒狀,先端5裂,基部細,端圓形膨大,具反卷的小齒;花冠紫紅色,長約2cm,略向右扭轉,上部漸擴大,盔直立,中部向前上方弓曲成為短粗的含雄蕊的部分,前端狹縮成指向前下方的短喙,喙端2淺裂,上唇側裂斜橢圓形,中裂圓形;雄蕊兩對均被長柔毛;花柱略伸出。蒴果斜披針狀卵形,從宿萼裂口伸出。種子卵形而尖,形似桃。花期5-9月,果期8-11月。
2.長莖馬先蒿主要特征為多年生草本,高1m以上。根紡錘形。莖近節處略方形,有溝紋,溝中有成行的毛,枝弱而彎曲,3-4條輪生。葉對生或多3-4枚輪生;葉柄上有長毛;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線形,每邊10-14枚。花輪生於主莖及枝的頂端,合成長穗狀而間斷的花序,長可達20cm;花萼卵圓形,有長毛,齒5枚,不等長,其中1枚三角形全緣;花冠紫紅色,管長約0.7cm,二唇形,上唇先端突然狹縮成喙,下唇很大,長達於盔,3裂,側裂鈍頭而狹,中裂披針形而長銳尖,向上反曲;花絲兩對均無毛;花柱不伸出。花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空曠處、草叢及林緣。
2.分布於山坡、草叢。
資源分布:1.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
2.分布於雲南省。
【性狀】
性狀鑒別(1)亨氏馬先蒿根簇生一束,少數膨大肉質成紡錘形;頂端留有殘余的根莖,表面棕黑色,有縱皺紋;質柔韌。氣微,味微苦。
(2)長莖馬先蒿根紡錘形,肉質,長約8cm;表皮黑褐色,有縱皺紋;質柔韌。氣微,味甘,微苦。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補氣血;強筋骨;健脾胃。主頭暈耳鳴;心慌氣短;手足痿軟;筋骨疼痛;支氣管炎;小兒食積;營養不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