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白鈴子功效和作用

【別名】一面鑼、小一面鑼

【來源】蘭科白鈴子NerviliatibetensisRolfe,以塊莖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西藏。

【功能主治】主治紅崩,淋病,白濁,白帶。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白鈴子《中華本草》

【拼音名】BáiLínɡZǐ

【別名】一面鑼、小一面鑼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芋蘭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rviliaaragoanaGaud.[N.tibetensisRolfe]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切片曬幹。

【原形態】芋蘭,多年生小草本。塊工莖近球形,直徑約13mm。葉1片,花雕後長出,心狀卵形,長2.5-3.5cm,寬2.5-4.5cm,邊緣波狀淺裂,有約20條在兩面突起的葉脈;具長柄。花葶纖細,下部具3枚鱗片;花序有3-4朵;花梗短,基部的小苞片線形;花綠黃色;萼片與花瓣近等長,線狀披針形,長14-16mm;唇具柔毛,上部3裂,側裂片直立,先端截平,中裂片長圓形,先端微凹。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2300m的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

【性味】味甘;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主淋證;白濁;白帶;崩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白鈴子相關圖片

白鈴子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白淋草  下一个:白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