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黃蜀葵花功效和作用

【出處】《嘉佑木草》

【拼音名】HuánɡShǔKuíHuā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的花朵。夏季花盛開時采收,曬幹。

【原形態】

黃蜀葵(《香奩集》),又名:黃葵(《說文》),側金盞、秋葵(《群芳譜》),棉花葵(《植物名實圖考》),黃秋葵、金花捷報、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

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壯直立草本,高1~2米。莖被黃色剛毛。葉大,卵形至近圓形,直徑15~30厘米或過之,掌狀分裂,有5~9狹長大小不等的裂片,邊緣有齒牙;葉柄長6~18厘米。花單生葉腋和枝端,成近總狀花序;苞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4~5片,長約25毫米,寬5~10毫米;花萼佛焰苞狀,5裂,早落;花冠5瓣,淡黃色或白色,具紫心,直徑10~20厘米;雄蕊多數,結合成筒狀;雌蕊柱頭5分歧,子房5室。蒴果長圓形,端尖,具粗毛,長5~7.5厘米,含多數種子。花期6~8月。

【生境分布】常見於山谷、草叢間。除東北、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也有栽培。

【性味】

①《品匯精要》:"無毒。"

②《綱目》:"甘,寒,滑,無毒。"

【功能主治】

通淋,消腫,解毒。治淋病,癰疽腫毒,湯火燙傷。

①《嘉佑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諸惡瘡膿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②《綱目》:"消癰腫,浸油塗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2錢。外用:研束調敷或油浸塗。

【註意】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砂石淋:黃蜀葵花一兩。炒,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食前米飲調下。(《聖濟總錄》獨聖散)

②治癰疽仲毒惡瘡:黃蜀葵花,用鹽摻,取入瓷器密封。經年不壞,患處敷之。(《仁齋直指方》蜀葵膏)

③治湯火灼傷: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樹夾取黃葵花,收入瓶內,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傷者,以油塗之。(《經驗方》)

④治小兒口瘡:黃葵花燒末敷。(《肘後方》)

⑤治小兒木舌:黃蜀葵花(為末)一錢,黃丹五分,敷之。(《仁齋直指方》)

⑥治小兒禿瘡:黃蜀葵花、大黃、黃芩等分。為末,米泔凈洗,香油調搽。(《普濟方》)

【摘錄】《*辭典》

黃蜀葵花《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嘉佑本草》

【拼音名】HuánɡShǔKuíHuā

【英文名】FlowerofSunsetAbelmoschus

【別名】側金盞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或剛毛黃蜀葵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belmoschusmanihot(L.)Medic.[HibiscusmanihotL.]2.Abelmoschusmanihot(L.)Medic.varpungens(Roxb.)Hochr.

采收和儲藏:7-10月,除留種外,分批采摘花蕾,曬幹。

【原形態】

1.黃蜀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m。疏被長硬毛。葉互生;葉柄長6-18cm,疏被長硬毛;托葉披針形,長l-1.5cm。葉掌狀5-9深裂,直徑15-30cm,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18cm,寬1-6cm,兩面疏被長硬毛,邊緣具粗鈍鋸齒。花單生於枝端葉腋;小苞片4-5,卵狀披針形,長15-25mm,寬4-5mm,疏被長硬毛;萼佛焰苞狀,5裂,近全緣,較長於小苞片,被柔毛,果時脫落;花大,淡黃色,內面基部紫色,直徑約12cm;雄蕊柱長1.5-2cm,花藥近無柄;柱頭紫黑色,匙狀盤形。蒴果卵狀橢圓形,長4-5cm,直徑2.5-3cm,被硬毛。種子多數,腎形,被柔毛組成的條紋多條。花期8-10月。

2.本變種與上種的區別為:植株全體密被黃色長剛毛。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常生於山谷草叢、田邊或溝旁灌叢間。

資源分布:1.分布於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山東、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於西南及臺灣、湖北、廣東、廣西、海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氣候,平地、丘陵山區均可栽培。適應性較強,但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夾砂土栽種較好。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9-11月采收成熟果實,曬幹脫粒,貯藏。3-4月用穴播或條播法播種,通常保持株距(30-45)cm×35cm,播後10d左右出苗。

田間管理苗高12-15cm時,勻苗、補苗,並中耕除草1次。苗高50cm時,再除草1次,每次中耕後,追施人畜糞水。

病蟲害防治卷葉蟲,5-8月發生,為害葉片,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殺。

【化學成份】黃蜀葵花含樹皮素-3-洋槐糖甙(quercetin-3-robinobi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金絲桃甙(hyperin),楊梅素(myricetin)及槲皮素(quercetin)。

【性味】甘;辛;性涼

【歸經】心;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活血;止血;消腫解毒。主淋證;吐血;衄血;崩漏;胎衣不下;癰腫瘡毒;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或研末,3-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油浸塗。

【註意】孕婦忌服

【附方】①治砂石淋:黃蜀葵花一兩。炒,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食前米飲調下。(《聖濟總錄》獨聖散)②治癰疽腫毒惡瘡:黃蜀葵花,用鹽摻,取入瓷器密封,經年不壞,患處敷之。(《仁齋直指方》蜀葵膏)③治湯火灼傷: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樹夾取黃葵花,收入瓶內,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傷者,以油塗之。(《經驗方》)④治小兒口瘡:黃葵花燒末敷。(《肘後方》)⑤治小兒木舌:黃蜀葵花(為末)一錢,黃丹五分,敷之。(《仁齋直指方》)⑥治小兒禿瘡:黃蜀葵花、大黃、黃芩等分。為末,米泔凈洗,香油調搽。(《普濟方》)

【各家論述】

1.《嘉佑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諸惡瘡膿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2.《綱目》:消癰腫,浸油塗湯火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黃蜀葵花相關圖片

黃蜀葵花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黃蜀葵根  下一个:黃蜀葵莖>>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