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刷把草功效和作用

【出處】《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ShuāBǎCǎo

【來源】為柳葉萊科植物喜馬拉雅柳葉菜的全草。

【原形態】直立草本,高可達60厘米,有分枝。主根粗短,須根細。莖圓柱形,中空,綠色,有2槽,槽中生柔毛。單葉對生;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2~6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齒,基部漸狹,兩面光滑;無柄或近於無柄。花單生葉腋;具長梗;花萼深4裂,裂片披針形;花瓣4枚,倒卵形,先端凹;雄蕊8,不等長,花絲短,花藥藏於花冠之內;子房下位,4室,柱頭4裂。蒴果細長,長可達6厘米,寬約1.5毫米;種子多數,小形;頂端具一束白色絲狀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於坡地向陽處或半陰處。分布我國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誌》:"性平,味淡,無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藥誌》:"治喉頭腫痛,咳嗽聲嘶,風熱頭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臨床應用】治療腹瀉:取刷把草全草3兩,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每日3次分服,連服2~3日,小兒酌減。所治腸炎34例,全部治愈;急性菌痢10例,治愈5例;單純性消化不良10例,治愈8例。

【摘錄】《*辭典》

刷把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ShuāBǎCǎo

【英文名】HerbofHimalayanWillowweed

【別名】懷胎草、山柳葉菜、無風自動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滇藏柳葉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pilobiumhimalayenseHausskn.[E.himalayenseHaussk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60cm。主根粗短,須根細。莖圓柱形,中空,常呈紫紅色,棱線不明顯,周圍被曲柔毛及腺毛;有分枝。無基生葉,莖生葉對生,上部的互生,綠以,花期常變紅色;無柄或近於無柄;葉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2-6cm,寬0.5-1.5cm,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齒,基部漸狹,兩面光滑,僅脈上及邊緣被曲柔毛。花兩性,單生於葉腋,具長梗;花萼深4裂,裂征披針形;花瓣4,淡紫色或紫紅色,倒卵形,先端凹;雄蕊8,不等長,花絲短,花藥藏於花冠內;子房下位,4室,柱頭4裂。蒴果細長,長可達6cm,寬約1.5mm;種子多數,小型;先端具1束白色絲狀毛。花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300-4000m的林緣、坡地向陽處或半陰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根10數條,叢生,稍肉質。莖有分枝,圓柱狀,基部葉對生,上部漸互生,葉片狹卵形,長2-6cm,寬0.5-1.5cm,先端尖,邊緣具細齒,近無柄。花單生於上部葉腋內,紅色,萼4,管細長,具長柄。蒴果細長,種子多數,頂端具1束白色絲狀毛。

【性味】味辛;淡;性平

【歸經】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利濕止瀉;活血接骨。主風熱頭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腹瀉;閉經;瘡癰腫毒;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四川中藥誌》:治喉頭腫痛,咳嗽聲嘶,風熱頭昏。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刷把草相關圖片

刷把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樹腰子  下一个:刷把草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