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救荒本草》
【拼音名】JiǎnPénɡ
【別名】鹽蓬(《救荒本草》)
【來源】為藜科植物灰綠堿蓬的全草。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莖直立,有條紋,上部多分枝;枝細長,斜伸或開展。葉無柄,線形,長1.5~5厘米,寬1.5毫米,先端尖銳,灰綠色,排列稠密,光滑或微被白粉;莖上部的葉漸變短。花兩性,單生或通常2~5朵,有短柄,排列成聚傘花序;小苞片短於花被:花被5片,長圓形,先端鈍圓,肥厚,背部有隆脊;雄蕊5,花絲很短;雌花的花柱伸出較長,雌花所生的果實完全包於多汁有隆脊的花被內,兩性花所生的果實呈球形,頂端露出。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長於海灘、河谷、路旁、田間等處鹽堿土壤上。分布東北、西北、華北和江蘇、山東、河南等地。
【性味】《救荒本草》:"葉:味微鹹,性微寒。"
【功能主治】《綱目拾遺》:"清熱,消積。"
【摘錄】《*辭典》
堿蓬《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救荒本草》;1.《救荒本草》:堿蓬生水傍下濕地。莖似落LI,亦有線楞,葉似蓬而肥壯,比蓬葉亦稀疏,莖葉間結青子極細小。
2.《藥性考》:鹽蓬、堿蓬二種,皆產北直鹹地,土人割之,燒灰淋湯,煎熬得鹽。其葉似蒿圓長,至秋時莖葉俱紅。燒灰煎鹽,勝海水煮者。
【拼音名】JiǎnPénɡ
【別名】鹽蓬、堿蒿子、鹽蒿子、老虎尾、和尚頭、豬尾巴、鹽蒿
【來源】
藥材基源:為藜科植物灰綠堿蓬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uaedaglaucu(Bunge)Bunge[SchoberiaglaucaBunge」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收割地上部分,曬幹,除去泥沙、雜質備用,亦可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莖直立,有條棱,上部多分枝,核細長,斜伸或開展。葉王生;尤柄;葉片線形,半圓柱狀,肉質,長1.5-5cm,寬約1.5mm,先端尖銳,灰綠色,光滑或微被白粉。花兩性或兼有雌性,單生或2-5朵,集生於葉腋的短柄上,排列成聚傘花序;兩性花花被環狀;雌花的花被近球形;花破裂片果時增厚,小苞片短子花被;使花被略呈五角星狀,幹後變黑色;雄蕊5,花絲很短;雌花的花柱伸出較長,柱頭2。胞果扁球形,包於多對有降脊的花被內,先端露出。種子雙凸鏡形,黑色,表面有顆粒狀點紋。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灘、河谷、路旁、田間等處鹽堿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西北、華北和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全草灰黃色。葉多破碎,完整者為絲狀條形,無毛。花多著生於葉基部。果實包在宿存的花被內,果皮膜質。種子黑色,直徑約2mm。表面具清晰的顆粒狀點紋,稍有光澤。
顯微鑒別掃描電鏡下觀察,種子扁圓形,一邊有微突出的胚。表面有顆粒狀小點,放大後小點為多邊形、排列緊密的細胞,細胞間隔清晰,中間略鼓。
【性味】微鹹;性涼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消積。主食積停滯;發熱
【用法用量】內服:煎場,6~9g,鮮品15~30g。
【各家論述】《綱目拾遺》:清熱,消積。瘰癘、腹脹。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