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綱目》
【拼音名】BǎiHéZǐ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種子。
【功能主治】孫思邈:"治腸風下血,百合子酒炒微赤,研末,湯服。"
【摘錄】《*辭典》
百合子《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BǎiHéZǐ
【英文名】seedofGreenishLily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iliumbrowniiF.E.BrownexMiellezvar.viridulumBaker[L.browniiF.E.BrownexMiellezvar.colchesteri(VanHoutt.)Wils.exElwes]2.LiliumlancifoliumThunb.[L.tigrinumKer-Gawl.]3.LiliumpumilumDC.[L.tenuifoliumFisch.]4.LiliumdavidiiDuc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幹備用。
【原形態】1.百合,多年生草本,高70-150cm。莖上有紫色條紋,無毛;鱗莖球形,直徑約5cm,鱗莖瓣廣展,無節,白色。葉散生,具短柄;上部葉常小於中部葉,葉片倒披針形至倒卵形,長7-10cm,寬2-3cm,先端急尖,基部余窄,全緣,無毛,有3-5條脈。花1-4朵,喇叭形,有香味;花被片6,倒卵形,長15-20cm,寬3-4.5cm,多為白色,背面帶紫褐色,無斑點,先端彎而不卷,蜜腺兩邊具小乳頭狀突起;雄蕊6,前彎,花絲長9.58-11cm,具柔毛,花藥橢圓形,丁字著生,花粉粒褐紅色;子房長柱形,長約3.5cm,花柱長11cm,無毛,柱頭3裂。蒴果長圓形,長約5cm,寬約3cm,有棱。種子多數。花、果期6-9月。2.卷丹多年生草本,高1-1.5m。鱗莖卵圓狀扁球形,高4-7cm,直徑5-8cm。莖直立,淡紫色,被白色綿毛。葉互生,無柄;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20cm,寬0.5-2cm,向上漸小成苞片狀,上部葉腋內常有紫黑色珠芽。花3-6朵或更多,生於近頂端處,下垂,橘紅色,花蕾時被白色綿毛;花被片披針形向外反卷,內面密被紫黑色斑點;雄蕊6,短於花被,花藥紫色;子房長約1.5cm,柱頭3裂,紫色。蒴果長圓形至倒卵形,長3-4cm。種子多數。花期6-7月,果期8-10月。3.山丹多年生草本,高20-60cm。鱗莖圓錐形或長卵形,直徑1.8-3.5cm,具薄膜,鱗瓣長圓形或長卵形,長2-3.5cm,寬0.7-1.2cm,白色。葉散生於莖中部,無柄;葉片條形,長3-10cm,寬1-3mm,無毛,先端銳尖,基部漸窄,有1條明顯的脈。花一至數朵,生於莖頂或在莖端葉腋間,俯垂,鮮紅色或紫紅色;花被片6,長3-4.5cm,寬5-7mm,內花被片稍寬,反卷,無斑點或有少數斑點,蜜腺兩邊有乳頭狀突起;雄蕊6,短於花被,花絲無毛,花藥長橢圓形,黃色,具紅色花粉粒;子房圓柱形,長約9mm,花柱比子房長1.5-2倍。蒴果長圓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4.川百合多年生草本,高約1.5m。鱗莖球形,直徑2-4cm,白色。莖直立,具小突起或稀疏的錦毛。葉散生,中部密集;葉片條形,長6-10cm,寬2-3mm,兩面無毛,邊緣反卷並有明顯的小乳頭狀突起,葉腋處具白色綿毛,中脈明顯。花單生或2-8朵成總狀排列,下垂,橙黃色,直徑5-8cm;花梗長3-6cm,具披針形葉狀苞片;花被片6,長圓形,長4-6cm,寬1cm左右,向外反卷,具紫色斑點,外面具稀綿毛,蜜腺兩邊具毛和乳頭狀突起;花絲無毛,花藥長圓形,長1.4-1.6cm,花粉深橘紅色;花柱長為子房的2倍。蒴果長橢圓形,長3.5cm,直徑1.7-2cm。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900m以下的山坡草叢、石縫中或村舍附近。也有栽培。
2.生於海拔2500m以下的林緣路旁及山坡草地。
3.生於海拔400-2500m的山坡、林下及山地巖石間。4.生於海拔850-3200m的山坡草地或林緣。
資源分布:1.分布於河北、山西、陜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於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3.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山東、河南等地。4.分布於山西、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甘;苦;涼
【歸經】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主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研末,3-9g。
【各家論述】
1.孫思邈:治腸風下血,百合子酒炒微赤,研末,湯服。
2.《本草正義》:孫思邈以百合子酒炒,研末,治腸風下血,亦取其甘苦下降,能息風陽而清血熱;且子尤重墜,固能直達大腸者也。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