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金線魚功效和作用

【出處】《滇南本草》

【拼音名】JīnXiànYú

【別名】洞魚、波羅魚(《中國經濟動物誌·淡水魚類》)。

【來源】為鯉科動物小鱸鯉的肉。

【原形態】

體長而側扁,背部稍隆起呈弧形。體長約10余厘米。頭的背面平直,稍下彎。吻尖細,吻長較眼後頭長為短。口端位,下頜稍向前突出,口裂傾斜,上唇薄而下唇厚。須2對,前、後對長約相等或後對稍長,向後可伸至前鰓蓋骨邊緣。眼位於頭側正中。下咽齒3行,細長,末端稍呈鉤狀。側線完全,側線鱗73~79,在腹部一段,微彎向腹方,入後延至尾鰭基的中軸,鱗細小,但沿側線者較大。背鰭Ⅲ7,有硬刺,後緣且有鋸齒,其起點距尾基較距吻端為近。腹鰭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臀鰭Ⅲ5,起點位於背鰭條末端之下。全身呈淡黃色,背部略帶青灰色,體側近背部有許多黑色斑點,各鰭均為金黃色。

多生活於靜水湖泊中,平時棲息於湖泊出口、水較深處。主要以小魚為食,產卵期初夏。

【生境分布】分布雲南東部的昆明湖、陽宗海等湖泊中。

【性味】《滇南本草》:"味甘。"

【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滋陰調元,暖腎添精。"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

【摘錄】《*辭典》

金線魚《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JīnXiànYú

【英文名】all-grassofLonghairyAntenoron,all-grassofShorthairyAntenoron

【別名】洞魚、波羅魚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金線魚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nocyclocheilusgranamigrahami(Regan)

【原形態】金線魚,體長而側扁,背部稍隆起呈弧形,頭的背面平直,稍下彎。吻尖細,吻長較眼後頭長為短。口端位,上頜稍長於下頜,上唇薄而下唇厚。胡2對。眼位於頭側正中下,咽具3行,細長,末端稍呈鉤狀。側線完全。鱗細小,沿側線比較大。側線鱗64(24-22)/(9-10)69。背鰭3,7,具有硬刺,且後緣有鋸齒,其起點距尾基較距吻端為近。腹鰭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臀鰭3,5,起點位於背鰭條末端之下。全身呈淡黃色,背部略呈現青灰色,體側近背部有許多黑斑點,各鰭均為金黃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棲息於湖泊較深的出口處。食物以小蝦為主,同時攝食部分小魚。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東部的各湖泊之中,尤為昆明湖、陽宗海為多。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滋陰調元;益腎填精。主虛勞贏弱;腎虛滑精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0-250g。

【各家論述】《滇南本草》:滋陰調元,暖腎添精。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金線魚相關圖片

金線魚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金線蘭  下一个:金榭榴>>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