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經集註》
【拼音名】JǐnɡDǐNí
【別名】井底沙(《證類本草》)
【來源】為淤積在井底的灰黑色泥土。
【性味】
寒。
①《證類本草》:"至冷。"
②《本草經疏》:"味甘而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妊娠熱病,胎動不安;頭風熱窟,天泡瘡,熱癤。
①《證類本草》:"主治湯火燒瘡。"
②《品匯精要》:"主天泡瘡。"
③《綱目》:"療妊娠熱病,取敷心下及丹田,可護胎氣。"
④《東醫寶鑒》:"治蠍螫。"
【用法用量】外用:塗敷。
【附方】
①治妊娠得時疫病,令胎不傷:井底泥敷心下。(《肘後方》)
②治頭風熱痛:井底泥和大黃、芒硝末敷之。(《千金方》)
③治小兒熱癤:井底泥敷其四圍。(《談野翁試驗方》)
④治蠍毒:井底泥塗之,溫則易。(《千金方》)
【摘錄】《*辭典》
井底泥《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經集註》
【拼音名】JǐnɡDǐNí
【英文名】blacksiltinawall
【別名】井底沙
【來源】
藥材基源:為淤積在井底的灰黑色泥土。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性味】淡;甘;寒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安胎。主妊娠熱病;胎動不安;頭風熱痛;天泡瘡;熱癤;燙火燒傷
【用法用量】外用:塗敷。
【附方】1.治妊娠得時疫病,令胎不傷:井底泥敷心下。(《肘後方》)2.治頭風熱痛:井底泥和大黃、芒硝末敷之。(《千金方》)3.治蠍毒:井底泥塗之,溫則易(《千金方》)
【各家論述】
1.《證類本草》:主治湯火燒瘡。
2.《品匯精要》:主天泡瘡。
3.《綱目》:療妊娠熱病,取敷心下及丹田,可護胎氣。
4.《東醫寶鑒》:治蠍螫。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