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杜鵑花根功效和作用

【出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DùJuānHuāGēn

【別名】翻山虎、搜山虎(汪連仕《采藥書》)。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的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化學成份】根皮含鞣質7%。

【性味】

酸甘,溫。

①《分類草藥性》:"味甜,性溫。"

②《四川中藥誌》:"性平,味辛酸,無毒。"

【功能主治】

和血,止血,祛風,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經不調,崩漏,腸風下血,痢疾,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①汪連仕《采藥書》:"治癧串,能拔根。醫風,合巴山虎(鬧羊花根),蒸酒服。"

②《草木便方》:"治赤白久痢,血崩,腸風下血,痔漏,跌打損傷,生肌肉,"

③《分類草藥性》:"治吐血,崩癥。去風寒,和血。"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治月經不調,止紅崩;浸酒內服,可治風濕。"

⑤《江西草藥》:"活血,止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月經不調:杜鵑花根、香茶菜根、益母草各五錢,月月紅花三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崩漏:杜鵑花根一兩,金櫻根一兩,綿毛旋覆花根八錢,茜草根五錢,粉幹葛四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③治白帶:杜鵑花根、三白草根各五錢。水煎去渣,用豬肉湯兌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④治跌打損傷:杜鵑花根皮(鮮)適量,酒糟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⑤治氣郁胸悶:杜鵑根(幹)一兩,叢毛榕根六錢,豬肋骨二支。水燉服。無肝火者加酒服。

⑥治鼻出血:杜鵑幹根五錢至一兩,水燉服。

⑦治乳癰初超:杜鵑幹根五錢至一兩,水燉服:外用鮮葉配香附搗爛敷。(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辭典》

杜鵑花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DùJuānHuāGēn

【別名】翻山虎、搜山虎、映山紅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dendronsimsiiPlanch.[R·in-dicumSweetvar.simsiiMaxim;R.indicum(L.)Sweetvar.IgnescensSweet]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幹。

【原形態】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紅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黃色,無毛,樹皮縱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邊緣有睫毛。葉二型;春葉紙質,較短,夏葉革質,較長,卵狀橢圓形或長卵狀披針形,長3-6cm,寬2-3cm,先端銳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全緣,表面疏被淡紅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脈上更多。花2-6朵,成傘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長約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針形,長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寬漏鬥狀,玫瑰色至淡紅色、紫色,長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裏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10,稀7-9,花絲中下部有微毛,花藥紫色;子房卵圓形,5室,長5-8mm,密被扁平長糙毛,花柱細長。蒴果卵圓形,長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客地,東至臺灣,西至四川、雲南。

【性狀】性狀鑒別根呈細長圓柱形,彎曲,有分枝。長短不等,直徑約1.5cm,根頭部膨大,有多數木質莖基。表面灰棕色或紅棕色,較光滑,有網狀細皺紋。木質堅硬,難折斷,斷面淡棕色。無臭,味淡。

【性味】酸;甘;性溫

【功能主治】和血止血;消腫止痛。主月經不調;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痢疾;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敷;或鮮根皮搗敷。

【各家論述】

1.汪連仕《采藥書》:治癧串,能拔根。醫風,合巴山虎(鬧羊花根),蒸酒服。2.《草木便方》:治赤白久痢,血崩,腸風下血,痔漏,跌打損傷,生肌肉。

3.《分類草藥性》:治吐血,崩癥。去風寒,和血。

4.《貴州民間方藥集》:治月經不調,止紅崩;浸酒內服,可治風濕。

5.《江西草藥》:活血,止血。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杜鵑花根相關圖片

杜鵑花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杜鵑花  下一个:杜鵑花果實>>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