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鉤栗功效和作用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GōuLì

【別名】青葉櫧(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殼鬥科植物鉤栲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

【原形態】

鉤栲,又名:厚果、大葉錐栗、猴栗、大葉青柴。

常綠大喬木,高達25米。樹皮暗灰色或紅褐色;幼枝無毛。單葉互生;長橢圓形,長18~25厘米,寬8~12厘米,先端尾狀,基部楔形,中部以上邊緣有粗鋸齒,厚革質,下面密被黃褐色鱗片狀絨毛,脫落後呈銀灰色;葉柄粗壯,長2~4厘米,無毛。雄花序較疏散,長15~20厘米;雌花序長達14厘米。雌花單生於總苞內。果實單生或數個聚生;總苞球形略扁,直徑2~4厘米,有簇生而基部分枝的銳刺,刺長1~1.2厘米;堅果扁圓形,直徑1.8~2厘米,淡褐色,通常每總苞內1顆,偶有2~3顆,熟時4裂。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山地琉林中。分布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

【功能主治】《浙扛天目山藥植誌》:"治痢疾:果實(去殼)用水磨法制成澱粉,曬幹。服時取澱粉用溫開水調成漿狀,加糖,再用拂水沖熱服。"

【摘錄】《*辭典》

鉤栗《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GōuLì

【別名】巢鉤子、長甜櫧子、(木都)子、栲櫧、猴栗、木栗、猴板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殼鬥科植物鉤栲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tanopsistibetanaHance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去殼,種子曬幹,研粉。

【原形態】喬木,高達30m。樹皮暗灰色或紅褐色;淺縱裂;幼枝無毛,皮孔微凸起。葉互生;葉柄長1.5-3cm;葉片厚革質,卵狀橢圓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30cm,寬5-10cm,先端漸尖或突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兩側不對稱或近對稱,邊緣中部以上具鋸齒,葉下面被紅褐色或灰棕色鱗秕,老葉下面通常灰白色,羽狀側脈15-18對。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圓錐狀或穗狀,較疏散,長15-20cm;雌花序長可在達30cm,花序軸無毛,雌花單生於總苞內。果序長達10-20cm,無毛,殼鬥具1果,球形,連刺徑6-8cm,4瓣裂,殼鬥壁厚3-4mm,刺長1.5-2.5cm,多次分枝,基部匯全生成束,全部遮蓋殼鬥,刺密生;堅果為頂部壓扁圓錐形,直徑2-2.8cm,高1.5-1.8cm,密生褐色絨毛,果臍與果底部幾同大。花期4-5月,果期翌年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600的山地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雲南東部等地。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厚腸;止痢。主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研粉,15-30g,沸水沖。

【附方】治痢疾:果實(去殼)用水磨法制成澱粉,曬幹。服時取澱粉用溫開水調成漿狀,加糖,再用沸水沖熟服。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鉤栗相關圖片

鉤栗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功勞子  下一个:鉤凝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