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枇杷功效和作用

【出處】《別錄》

【拼音名】PíPá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實。

【原形態】常綠小喬木,高3~8米。小枝粗壯,被銹色絨毛。單葉互生;葉片革質;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4~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密被銹色絨毛,側脈11~21對,直達鋸齒頂端;葉柄極短或無柄;托葉2枚,大而硬,三角形,漸尖。花每數十朵聚合為頂生圓錐花序,花序有分枝,密被絨毛;苞片鑿狀,有褐色絨毛;花萼5淺裂,萼管短,密被絨毛;花瓣5,白色,倒卵形,內面近基部有毛;雄蕊20~25;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胚珠2枚,花柱5,柱頭頭狀。果為漿果狀梨果,圓形或近圓形,黃色或橙黃色;核數顆,圓形或扁圓形,棕褐色。花期9~11月。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布】常栽種於村邊、平地或坡地。分布陜西、甘肅、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果實含水分90.26%,總氮2.15%,碳水化物67.30%,其中還原糖占71.31%,戊聚糖3.74%,粗纖維2.65%。果肉含脂肪,糖,蛋白質,纖維素,果膠,鞣質,灰分(鈉、鉀、鐵、鈣、磷)及維生素B1、C。又含隱黃素、β-胡蘿蔔素等色素。果醬含葡萄糖、果糖、蔗糖、蘋果酸。

【性味】

甘酸,涼。

①《蜀本草》:"《圖經》雲,味甘酸。"

②《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

【歸經】《本草求真》:"入脾、肺,兼入肝。"

【功能主治】

潤肺,止渴,下氣。治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嘔逆。

①孟詵:"利五臟。"

②崔禹錫《食經》:"下氣,止噦嘔逆。"

③《日華子》:"治肺氣,潤五臟,下氣。止嘔逆,並渴疾。"

④《滇南本草》:"治肺痿癆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兒驚風發熱。"

【註意】《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泄者忌之。"

【各家論述】《本經逢原》:"必極熟,乃有止渴下氣潤五臟之功。若帶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滿泄瀉。"

【摘錄】《*辭典》

枇杷《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PíPá

【英文名】LoquatLeaf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MespilusjaponicaThunb.]

采收和儲藏:枇杷果實因成熟不一致,宜分次采收。

【原形態】枇杷常綠小喬木,高約10m。小枝粗壯,黃褐色,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葉柄短或幾無柄,長6-10mm,有灰棕色絨毛;托葉鉆形,有毛;葉片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2-30cm,寬3-9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上部邊緣有疏鋸齒,上面光亮、多皺,下面及葉脈密生灰棕色絨毛,側脈11-21對,圓錐花序頂生,總花梗和花梗密生銹色絨毛;花直徑1.2-2cm;萼筒淺杯狀,萼片三角卵形,外面有銹色絨毛;花瓣白色,長圓形或卵形,長5-9mm,寬4-6mm,基部具爪,有銹色絨毛;雄蕊20,花柱5,離生,柱頭頭狀,無毛。果實球形或長圓形,直徑3-5cm,黃色或橘黃色;種子1-5顆,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cm,褐色,光亮,種皮紙質。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5-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常栽種於村邊、平地或坡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果實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5cm,外果皮黃色或橙黃色,具柔毛,頂部具黑色宿存萼齒,除去萼齒可見一小空室。基部有短果柄,具糙毛。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質,厚3-7mm,內果皮紙膜質,棕色,內有1至多顆種子。氣微清香,味甘、酸。

【化學成份】

果實含隱黃質(cryptoxanthin),新-β-胡羅蔔素(neo-β-carotene)及DL-乳酸(DL-lacticacid)及酒石酸(tartaricacid),未成熟果實含轉化糖,蔗糖(sucrose),遊離枸櫞酸(citricacid),蘋果酸(malicacid),成熟果實含轉化糖,蔗糖,蘋果酸。此外尚含有果膠(pectin)3.3%,戊糖,蘋果酸,琥珀酸(succinicacid),氧化酶,澱粉酶,苦杏仁酶及轉化梅。

果肉及果皮還含有六氫西紅柿烴(phytofluene),順式-新-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γ-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氧化物(mutatochrome),隱黃質5,6,5',6'-二氧化物(cryptoxanthin5,6,5'6'-diepoxide),隱黃質5,6-環氧化物(cryptoxanthin5,6-epoxide),隱黃質,隱黃質5,6,5ˊ,8ˊ-二環氧化物(cryptoxanthin5,6,5ˊ,8ˊ-diepoxide),隱黃素(cryptoflavin),葉黃素(lutein),順-葉黃素(cislutein),異葉黃素(isolutein),堇黃質(violaxanthin),菊黃質(crysanthemxanthin),黃體呋喃素(luteoxanthin),新黃素(neoxanthin)。

【性味】甘、酸;涼;無毒

【歸經】脾;肺;肝經

【功能主治】潤肺下氣;止渴。主肺熱咳喘,吐逆,煩渴

【用法用量】內服:生食或煎湯,30-60g。

【註意】《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泄者忌之。

【各家論述】

1.《本經逢原》:必極熟,乃有止渴下氣潤五臟之功。若帶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滿泄瀉。

2.孟詵:利五臟。

3.崔禹錫《食經》:下氣,止噦嘔逆。

4.《日華子》:治肺氣,潤五臟,下氣,止嘔逆,並渴疾。

5.《滇南本草》:治肺痿癆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兒驚風發熱。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枇杷相關圖片

枇杷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皮哨子  下一个:枇杷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