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椰子殼功效和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YēZiKé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椰子的內果皮。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椰子皮"條。

【化學成份】椰子殼含灰分0.61%,木質素36.51%,纖維素53.06%,戊聚糖29.27%(總量)。纖維素含戊聚糖20.54%,灰分中主成分為氫氧化鉀。

【功能主治】

①《綱目》:"楊梅瘡筋骨痛,椰子殼燒存性,臨時炒熱,以滾酒泡服二、三錢,暖覆取汗。"

②《綱目拾遺》:"椰子殼熬膏,塗癬良。"

③《本草求原》:"治夾陰風寒寒熱。"

【摘錄】《*辭典》

椰子殼《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YēZiKé

【英文名】ExocarpofCoconut

【來源】

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椰子的內果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cosnuciferaL.

采收和儲藏:果實成熟時采收,隨時取出胚乳及漿液,留取果殼,曬幹。

【原形態】椰子,大喬木,高15-30m,莖粗壯,有環狀葉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葉簇生莖頂;葉柄粗壯,長達1m以上;葉片羽狀全裂,長3-4m;裂片多數,外向折疊,線狀披針形,長65-100cm,寬3-4cm;先端漸尖,革質。肉穗花序腋生,長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於分枝上部,雌花散生於下部;佛焰苞紡錘形,厚木質,最下部的長60-100cm或更長,老時脫落;雄花萼片3,鱗片狀,長3-4mm;花瓣3片,卵狀長圓形,長1-1.5cm;雄蕊6,長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數枚;萼片闊圓形,寬約2.5cm;花瓣與萼片相似,但較小。堅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長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纖維質,內果皮木質堅硬,近基處有3萌發孔。種子1顆,種皮薄,緊貼著白色堅實的胚乳,胚乳內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長熱帶地區海岸。

資源分布:分布於臺灣、廣東南部諸島及雷州半島、海南、廣西及雲南。

【性狀】性狀鑒別,角質薄片狀,褐棕色,質極堅硬。

【化學成份】椰子殼含灰分0.61%,木質素36.51%,纖維素53.06%,戊聚糖29.27%(總量)。纖維素含成聚糖20.54%,灰分中主成分為氫氧化鉀(KOH)。

【性味】苦;平

【歸經】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利濕;止癢。主楊梅瘡筋骨痛;心胃疼痛;體癬;腳癬

【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浸酒,6-10g;或研末,每次2-3g。外用:適量,熬膏或制油外塗。

【各家論述】

1.《綱目》:楊梅瘡筋骨痛,椰子殼燒存性,臨時炒熱,以滾酒泡服二、三錢,暖覆取汗。

2.《綱目拾遺》:椰子殼熬膏,塗癬良。

3.《本草求原》:治夾陰風寒寒熱。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椰子殼相關圖片

椰子殼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椰子漿  下一个:椰子瓤>>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