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筆筒草功效和作用

【出處】《草木便方》

【拼音名】BíTǒnɡCǎo

【別名】通氣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賊(《分類草藥性》),節節菜、接骨草(《福建民間草藥》),鎖眉草(《四川中藥誌》),節骨草(《湖南藥物誌》),銼刀草、木賊草、土麻黃、筆頭草、野麻黃、銼草、蝦蟆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木賊科植物節節草的全草。全年可采。以4、5月間生長茂盛時采集最好。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黑褐色,生少數黃色須根。莖直立,單生或叢生,高達70厘米,徑1~2毫米,灰綠色,肋棱6~20條,粗糙,有小疣狀突起1列;溝中氣孔線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葉輪生,退化連接成筒狀鞘,似漏鬥狀,亦具棱;鞘口隨棱紋分裂成長尖三角形的裂齒,齒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緣漸成膜質,常脫落。孢子囊穗緊密,矩圓形,無柄,長約0.5~2厘米,有小尖頭,頂生,孢子同型,具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著生,繞於孢子上,遇水彈開,以便繁殖。

【生境分布】生於路旁、溪邊及砂地。分布西南、華東、華南及湖北、湖南、陜西、新疆、河北、遼寧等地。

【藥理作用】豬皮下註射南非洲產筆筒草綠色部分的醇浸劑可引起驚厥和死亡。

【性味】

甘苦,平。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苦,平,無毒。"

②《閩南民間草藥》:"甘微苦,溫。"

③《四川中藥誌》:"性涼,味微澀,無毒。"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除濕利尿。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淋濁,鼻衄,便血,尿血,牙痛。

①《草木便方》:"通氣,明目,利九竅,治跌傷,消積滯,止嗽化痰。"

②《分類草藥性》:"男子平胃火,婦人補血氣。"

③《天寶本草》:"治赤白雲翳,去風,清火,除濕,通淋。"

④《福建民間草藥》:"明目,益誌,清熱,利尿。"

⑤《四川中藥誌》:"清心火,去潮熱,散雲翳。治暴發火眼,澀痛,溢淚及目赤腫痛,並療鼻血。"

⑥《湖南藥物誌》:"治婦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

①治火眼:筆筒草、金錢草、四葉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錢。煎水內服。(《重慶草藥》)

②治眼霧:筆筒草,煎水洗並內服。(《重慶草藥》)

③治急淋:節節草一兩,冰糖半兩。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腸風下血,赤白帶下,跌打損傷:節節草二錢。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⑤治遷延型傳染性肝炎:節節草、絡石藤、川楝子各三錢,黃梔根、香茶菜各四錢。水煎服。

⑥治血尿:節節草、羊蹄、鱧腸各五錢,檵木花一兩,白茅根四兩。水煎服。

⑦治腎盂腎炎:節節草、一包針、車前草,馬蹄金各五錢,黃毛耳草、活血丹各一兩。水煎服。(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⑧治瘧疾:節節草一錢。水煎服,或搗爛敷大椎穴。(《湖南藥物誌》)

⑨治跌打骨折:整復後,用鮮節節草一握,調紅糖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制劑與用法:㈠煎劑:幹節節草1大兩,加水700毫升,浸泡半小時,煮沸5~8分鐘,每次200~300毫升,日服2~3次。㈡片劑:每片0.5克(24片相當於生藥1大兩),每次4片,日服3次。㈢針劑:每支3毫升(每毫升含生藥4克),每日肌肉註射1支。均以10天為一療程,可連續用三個療程。療效:煎劑治療1103例,近期控制295例,顯效267例,好轉381例,總有效率為85.5%。片劑治療105例,近期控制23例,顯效17例,好轉44例,總有效率為80%。針劑治療149例,近期控制43例,顯效42例,好轉68例,總有效率為94.7%,一般在註射24小時後可見效。綜觀針劑的療效最好,煎劑次之,片劑最差;療效一般隨著療程的增加而逐漸上升,隨病情的加重而療效下降;夏季和春季療效較高,冬季最差;對單純型的療效較高,喘息型較差;對無並發癥者的療效高於並發肺氣腫者;對咳、痰、喘、羅音均有一定療效,而以羅音消失的近期控制率最高;年齡大者療效稍低。副作用:少數人短時間出現口幹、腹部不適,但不影響繼續服藥。對肝腎及造血系統無毒性作用。

【摘錄】《*辭典》

筆筒草《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草木便方》

【拼音名】BíTǒnɡCǎo

【英文名】HerbofRamoseScouringRush

【別名】通氣草、眉毛草、土木賊、節節菜、接骨草、銼刀草、木賊草、土麻黃、筆頭草、野麻黃、銼草、蝦蟆竹、鎖眉草、草麻黃、節骨草、鑊蓋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筆管草、四角田槐、野木賊、駁節草、空心草、接骨筒、麻蒿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賊科植物節節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ippochaeteramosissima.(Desf.)Boerner[EquisetumramosissimumDesf.]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挖,洗凈,鮮用或晾通風處陰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黑褐色,生少數黃色須根。莖直立,單生或叢生,高達70cm,徑1-2mm,灰綠色,肋棱6-20條,粗糙,有小疣狀突起1列;溝中氣孔線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葉輪生,退化連接成筒狀鞘,似漏鬥狀,亦具棱;鞘口隨棱紋分裂成長尖三角形的裂齒,齒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緣漸成膜質,常脫落。孢子囊穗緊密,矩圓形,無柄,長約0.5-2cm,有小尖頭,頂生,孢子同型,具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著生,繞於孢子上,遇水彈開,以便繁殖。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路旁、山坡草叢、溪邊、池沼邊等地。

資源分布:廣布全國各地。

【性狀】性狀鑒別莖灰綠色,基部多分枝,長短不等,直徑1-2mm,中部以下節處有2-5個小枝,表面粗糙,有肋棱6-20條,棱上有1列小疣狀突起。葉鞘筒似漏鬥狀,長為直徑的2倍,葉鞘背上無棱脊,先端有尖三角形裂齒,黑色,邊緣膜質,常脫落。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小孔洞。氣微,味淡微澀。

【化學成份】全草含煙堿(nicotine),犬問荊堿(palustrine),山柰酚-3-槐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7-glucosid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谷甾醇,豆甾醇。

【藥理作用】豬皮下註射南非洲產筆筒草綠色部分的醇浸劑可引起驚厥和死亡。

【性味】甘;苦;平;無毒;微寒

【歸經】心;肝;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止血;利尿通淋;。主風熱感冒;咳嗽;目赤腫痛;雲翳;鼻衄;尿血;腸風下血;淋證;黃疸;帶下;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附方】①治火眼:筆筒草、金錢草、四葉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錢。煎水內服。(《重慶草藥》)②治眼霧:筆筒草,煎水洗並內服。(《重慶草藥》)③治急淋:節節草一兩,冰糖半兩。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④治腸風下血,赤白帶下,跌打損傷:節節草二錢。水煎服。(《湖南藥物誌》)⑤治遷延型傳染性肝炎:節節草、絡石藤、川楝子各三錢,黃梔根、香茶菜各四錢。水煎服。⑥治血尿:節節草、羊蹄、鱧腸各五錢,檵木花一兩,白茅根四兩。水煎服。⑦治腎盂腎炎:節節草、一包針、車前草、馬蹄金各五錢,黃毛耳草、活血丹各一兩。水煎服。(⑤-⑦方均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⑧治瘧疾:節節草一錢。水煎服,或搗爛敷大椎穴。(《湖南藥物誌》)⑨治跌打骨折:整復後,用鮮節節草一握,調紅糖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各家論述】

1.《草木便方》:通氣,明目,利九竅,治跌傷,消積滯,止嗽化痰。

2.《分類草藥性》:男子平胃火,婦人補血氣。

3.《天寶本草》:治赤白雲翳,去風,清火,除濕,通淋。

4.《福建民間草藥》:明目,益誌,清熱,利尿。

5.《四川中藥誌》:清心火,去潮熱,散雲翳。治暴發火眼,澀痛,溢淚及目赤腫痛,並療鼻血。

6.《湖南藥物誌》:治婦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筆筒草相關圖片

筆筒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筆羅子  下一个:蓽茇>>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