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薄荷油功效和作用

【出處】《重慶堂隨筆》

【拼音名】BòHeYóu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鮮莖葉經蒸餾而得的芳香油。

【性狀】為無色至淡黃色或綠黃色的油狀液體,具有純馥的薄荷香氣,帶辛辣而清涼,有強烈的竄透性。在溫度較低時有大量的無色晶體析出。存放日久則色漸變深,質漸變粘。易溶於水,與醇、醚、氧仿等均能任意混合。比重(25℃)0.899~0.909。

【性味】《中國醫學大辭典》:"辛,涼,無毒。"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痛,齒痛,皮膚風癢。

①《重慶堂隨筆》:"患風熱頭疼齦痛,搽患處。"

②《中國醫學大辭典》:"清熱散風。治頭風,目赤,咽痛,牙疼,皮膚風熱。"

③《國藥的藥理學》:"頭痛、暈船、反胃、胃腸氣脹等,塗布或內服。"

④《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治疝痛,下痢。"

【用法用量】內服:開水沖,1~3滴。外用:塗患處。

【摘錄】《*辭典》

薄荷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重慶堂隨筆》

【拼音名】BòHeYóu

【英文名】PeppermintOil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鮮莖葉經蒸餾而得的揮發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nthacanadaensisL.

【原形態】多年生芳香草本,莖直立,高30-80cm。具匍匐的根莖,深入土壤可至13cm,質脆,容易折斷。莖銳四棱形,多分枝,四側無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角隅及近節處毛較顯著。單葉對生;葉柄長2-15mm;葉形變化較大,披針形、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2-7cm,寬1-3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長級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齒狀鋸齒,側脈5-6對,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具柔毛及黃色腺鱗,以下面分布較密。輪傘花序腋生,輪廓球形,花時徑約18mm,愈向莖頂,則節間、葉及花序遞漸變小;總梗上有小苞片數枚,線狀披針形,長在2mm以下,具緣毛;花柄纖細,長2.5mm,略被柔毛或近無毛;花萼管狀鐘形,長2-3mm,外被柔毛及腺鏷,具10脈,萼齒5,鋏三角狀鉆形,長約0.7mm,緣有纖毛;花冠淡紫色至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較大,其余3片近等大,花冠喉內部被微柔毛;雄蕊4,前對較長,常伸出花冠外或包於花冠筒內,花絲絲狀,無毛,花藥卵圓形,2室,藥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淺裂,裂片鉆形。小是對果長卵球形,長0.9mm,寬0.6mm,黃褐色或淡褐色,具小腺窩。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澄清液體。有特殘清涼香氣,味初辛、後涼。存放日久,色漸變深。本品與乙醇、氯認或乙醚能任意混合。相對密度應為0.888-0.908。旋亮度:取本品置1dm的管中,依法測定為-17℃至-24℃。折光率應為1.456-1.466。

【化學成份】薄荷鮮葉含漬1%-1.46%,油中主成分為左旋薄荷醇(menthol),含量62.3%-87.2%,還含左旋薄荷酮(menthone)異薄荷酮(iso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乙酸癸酯(decylacetate),乙酸薄荷酯(menthylacetate)苯甲酸甲酯(methylbenzoate),α-及β-蒎烯(pinene),β-側柏烯(β-thu-jene),3-戊醇(3-pentol),2-已醇(2-hexanol),3-辛醇(3-octanol),右旋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及案葉素(cineole),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1]。又含黃酮類成分:異瑞福靈(iso-raif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薄荷異黃酮甙(methoside);有機酸成分:迷叠香酸(lusmari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2];氯基酸成分: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絲氨酸(alan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ine)和異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蛋氨酸(methionine)賴氨酸(lysine)[3]。最近,又從葉中分階段得具抗炎作用的以二羥基-1,2-二氫萘二羥酸為母核的多種成分:①1-(3,4-二羥基苯基)-6,7-二羥基-1,2-二氫萘-2,3二羥酸[1-(3,4-dihydroxyphenyl)-6,7-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2,3-dicarboxylicacid],②1-(3,4-二羥基苯基-1,2-二氫萘-2-羥酸

【鑒別】理化鑒別取本品1滴,加硫酸3-5滴及香草西藏結晶少量,應顯橙紅色,再加水1滴,即變紫色。

【性味】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痛;牙疼;皮膚風熱

【用法用量】內服:開水沖,1-3滴。外用:適量,塗擦。

【各家論述】

1.《重慶堂隨筆》:患風熱頭疼齦痛,搽患處。

2.《中國醫學大辭典》清熱散風。治頭風,目赤,咽痛。牙疼,皮膚風熱。

3.《國藥的藥理學》頭痛、暈船、反胃、胃腸氣脹等,塗布或內服。

4.《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治疝痛,下痢。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薄荷油相關圖片

薄荷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薄荷腦  下一个:薄雪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