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ShíLìYè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石栗的葉。全年可采,曬幹。
【原形態】形態詳"石栗子"條。
【生境分布】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幹燥葉多皺縮,紙質,卵形至長卵形,長10~20厘米,寬8~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兩面禿凈,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葉脈明顯,主脈1,側脈羽狀。具葉柄,被星狀毛,頂端有2個突起的暗紅色小腺體。以凈葉無枝梗者為佳。
【性味】《廣東中藥》Ⅱ:"微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①《嶺南采藥錄》:"治閉經,取生石栗葉四兩,和豬腰煎湯服之。亦能下胎。"
②《廣東中藥》Ⅱ:"通經,清瘀熱,治白濁。"
【註意】《廣東中藥》Ⅱ:"孕婦忌用。"
【摘錄】《*辭典》
石栗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ShíLìYè
【英文名】LeafofBelgaumWalnut,LeafofKekuioiplant,LeafofBancouloiplant,LeafofLumbangoilplant,LeafofOtaheiteWalnut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石栗Aleuritesmoluccana(L.)Willd.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euritesmoluccana(L.)Willd.[Jatrophamoluccana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石栗常綠喬木,高達13m。幼枝和花序均被揭色星狀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6-12cm,頂端有2枚小腺體;葉片卵形至闊披針形,長10-20cm,寬5-17c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截平,稀有急尖或淺心形,全緣或3-5裂,幼時兩面被褐色星狀短柔毛,後變無毛或僅於背面流被星狀短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白色。圓錐花序頂生,雄花花萼闊卵形,長約3mm,通常2深裂,鑷合狀,外面密被星狀短柔毛;花瓣5,長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約6mm,先端鈍,基部被毛;雄蕊15-20,著生於隆起、被毛的花托上,花絲短,基部被星狀短柔毛,花藥卵形,向內;雌花花被與雄花無異;子房球形,長約2mm,密被星狀短柔毛,2室,花柱2裂。核果肉質,近球形或闊卵形,直徑5-6cm,具縱棱,有種子l-2顆。花期4-7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野生或栽培於村旁及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葉卵形至闊披針形或近圓形,長10-20cm,寬5-17cm,表面棕色,兩面均被銹色星狀短柔毛,有時脫落;葉片不分裂或3-5淺裂,葉柄長6-12cm,先端有2枚小腺體。
【性味】微苦;寒;小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止血。主閉經;金瘡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品研粉敷。
【註意】《廣東中藥》Ⅱ:孕婦忌用。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治閉經,取生石栗葉四兩,和豬腰煎湯服之。亦能下胎。
2.《廣東中藥》Ⅱ:通經,清瘀熱,治白濁。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