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香榧草功效和作用

【別名】須須草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稈叢生,直立或基部傾匍,高10~100厘米,長短不齊。葉片線形,長3~26厘米,寬3~5毫米,邊緣粗糙;葉鞘無毛;葉舌幹膜質。圓錐花序狹長,長約為稈的1/2或超過之;小穗含花3~6朵,長不超過2毫米,卵圓形,淡綠色至淡紫色,小穗軸逐節斷落;穎卵圓形,先端鈍;外稃草質,無芒,具3脈,內稃較短;雄蕊2。穎果紅棕色,倒卵圓形。花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於田野、路旁及河邊低濕地。分布我國長江以南及西南等地。

【性味】鹹,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治咳血,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

【摘錄】《*辭典》

香榧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拼音名】XiānɡFěiCǎo

【英文名】all-grassofJapaneseLovegrass

【別名】須須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鯽魚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ragrostisjaponica(Thunb.)Trin.[PoajaponicaThunb.]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曬幹。

【原形態】亂草,一年生草本。稈叢生,直立或基部膝曲,高30-100cm,具3-4節。葉鞘疏松裹莖,光滑,大多長於節間;葉舌長約0.5mm,截平,幹膜質;葉片長19-26cm,寬3-5mm;扁平或基部稍內卷,粗糙或背面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長圓形,長6-15cm,其長度超過植株的一半,寬2-6cm,分枝細弱,簇生或近於輪生;小穗卵圓形長1.5-2mm,含4-8小花,成熟後變為紫色,自小穗軸由上而下的逐節斷落;穎近於相等,卵圓形,長0.5-0.8mm,先端鈍,具1脈:外稃卵圓形,先端鈍,長0.8-1mm,側脈明顯,內稃與外稃幾相等長,先端為3齒,具2脊,脊上疏具短纖毛;雄蕊2,花藥長約0.2mm。穎果棕紅色,倒卵形,長約0.5mm。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田野路旁、河邊及潮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以南和西南地區。

【性味】鹹;平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主咳血;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各家論述】《貴州草藥》:清熱涼血。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香榧草相關圖片

香榧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香豆蔻  下一个:香附>>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