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國藥的藥理學》
【拼音名】KǔQié
【來源】為茄科植物千年不爛心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
【原形態】
千年不爛心(《植物名實圖考》)
多年生蔓生草本或亞灌木,長約2.5米。幼莖具細毛或近無毛。葉互生,卵狀橢圓形,長4~9厘米,寬2~5厘米,先端長尖,基部心形而下延,全緣,或基部2裂作戟形,兩面均有細毛散生,沿脈較密;葉柄長2~3.5厘米,有細毛。聚傘花序頂生,或於枝端與葉對生,總花梗細長,長約3厘米,具稀細毛;小花柄長5~10毫米,無毛;萼漏鬥形,萼片5,卵形;花冠紫色或白色,裂片5,向下反折,卵狀或長方狀披針形,頂端尖,基部有綠色點2,外面有細毛;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口,花絲極短而扁,下部合生;雌蕊1,子房卵形,2室,花柱細長,柱頭小,半球形。漿果卵形或球形,熟時紅色。種子白色,扁圓,細小。花期7一9月。
【生境分布】生長路邊及山野草地。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化學成份】
未成熟果實含多種甾體生物堿,有α-、β-、γ1-、γ2-和δ-苦茄堿、澳洲茄堿、澳洲茄邊堿、蜀羊泉堿、西紅柿烯胺、澳洲茄胺等。其中主要是西紅柿烯胺或蜀羊泉堿,開始成熟時則以澳洲茄胺為主。這些生物堿的總量隨著果實的長大而增加,當果實開始變紅成熟時,含量開始減少,成熟後幾乎全部消失。β-苦茄堿有抗小白鼠肉瘤-180的作用。其次,含替告皂甙元和雅姆皂甙元二者含量在未成熟的和成熟的果實中,基本一樣,在成熟的果實中,含3,4-去氫西紅柿-醛-16、西紅柿黃質和白莢果紅素等色素。
此外,果實中還含還原糖31.55%、油0.9603~9.157%及少量的酒石酸、檸檬酸等。
【藥理作用】苦茄中所含生物堿的藥理作用,參見"龍葵"、"白毛藤"條。
【功能主治】《國藥的藥理學》:"為利尿藥,又為神經痛藥及消腫藥。"
【摘錄】《*辭典》
苦茄《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國藥的藥理學》。
【拼音名】KǔQié
【英文名】FruitofBitterNightshade,FruitofEuropeanBittersweet
【別名】千年不爛心、天泡草、毛和尚草、蜀羊泉、排風藤、毛秀才、白毛藤、六甲草、毛藤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歐白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dulcamara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無刺草質藤本。無毛或被稀疏短柔毛。葉第生;葉柄長1-2cm;葉片卵圓狀橢圓形或提琴形,長3-7.5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戟形,齒裂或3-5羽狀深裂,中裂片較長,兩面均疏被短柔毛。聚傘花序腋外生,多花;總花梗長約1.5cm;花梗長0.8-1cm;萼杯狀,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紫色或白色,5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口,花絲極短而扁;雌蕊1,子房卵形,2室,花柱纖細,絲狀,柱頭小,頭狀。漿果球狀或卵狀,直徑6-8mm,成熟後紅色;種子扁平,近卵形,直徑1.5-2mm。花期夏季,果熟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長於林邊坡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
【化學成份】性狀鑒別莖圓柱形,長1-1.2cm,直徑2-7mm;外表黃綠或棕綠色,被稀疏短柔毛,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中上部常中空。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皺縮卷曲,展平後呈卵圓狀橢圓形或提琴形,長3-7.5cm,寬1.5-4cm,齒裂或3-5羽狀深裂或不裂,裂片有波狀齒或淺裂,兩面疏被短柔毛。果實黃綠色或暗紅色,內藏多數種子。氣微,味苦。
【藥理作用】苦茄中所含生物堿的藥理作用,參見龍葵、白毛藤條。
【鑒別】以粗壯、葉綠者為佳。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驅風除濕;清熱解毒。主風濕疼痛;破傷風;癰腫;惡瘡;疥瘡;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全草研末,撒敷。
【各家論述】《國藥的藥理學》:為利尿藥,又為神經痛藥及消腫藥。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