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ShíPánɡXi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異葉樓梯草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tostemamonandrum(D.Don)Hara[ProcrismonandrumD.De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集,除去莖葉、須根、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小草本,高5-20cm。莖下部有疏柔毛。葉片近圓形或橢圓形,長3-10mm,全緣,只在邊緣有鐘乳體,退化葉更小,長2-4mm;莖中部以上葉漸變大,正常葉斜楔形、斜橢圓形或斜披針形,長0.8-4cm,寬0.4-1.2cm,先端微尖至漸尖,基部斜楔形,邊緣中部以上有疏齒,鐘乳體稀疏,長0.3-0.7mm;三出脈。雌雄異株;雄花序近無梗,直徑約2mm,有3-10花;花序托極小,約有2個卵形苞片,小苞片近條形,長l-2mm;雄花花被片4。雌花序直徑2-5mm;花序托小或明顯呈盤狀,邊緣有少數苞片,中央有多數花。瘦果紡錘形,長約0.9mm,約有6條縱肋。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3000m的山地林中、溝邊、石上,有時附生樹木幹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祛風除濕。主赤白痢疾;無名腫毒;跌打瘀腫;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味微苦,性平。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功能。用治風濕疼痛、紅白痢疾、跌打扭傷、無名腫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