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多頭苦蕒功效和作用

【別名】山鴨舌草、黃花山鴨舌草

【來源】菊科多頭苦蕒IxerispolycephalaCass.[Lactucapolycephala(Cass.)Benth.],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

【性味】苦、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消痞;外用消炎退腫。主治肺熱喉痛,腹痛,痞塊,闌尾炎;外用治疔瘡腫毒,乳癰,目赤腫痛,皮膚風疹。

【用法用量】鮮品1~1.5兩。外用適量,鮮草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多頭苦蕒《中華本草》

【出處】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拼音名】DuōTóuKǔMǎi

【英文名】all-grassofPolycephalousIxeris

【別名】黃花地丁、黃花山鴨舌草、剪刀草、剪子股、還魂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多關苦蕒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xerispolycephalaCadd.[Lactrucapolycephala(Gass.)Benth.]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多關苦蕒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無毛。基生葉條狀披針形,長8-22cm,寬6-13mm,先關漸尖,基部狹窄成柄,全緣,稀羽狀分裂;莖生葉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4cm,寬8-14mm,無柄,先端漸尖,基部耳狀,抱莖。頭狀花序密集成傘房狀或近傘誠心誠意太,具細梗;總苞片6-8mm;外層總苞片小,卵形,內層總苞片8,卵狀披針形,長5-8mm;舌狀花黃色,長8-9mm,先端5齒裂。瘦果成熟時黃棕色,紋錘形,長3-4mm,具翅枝,先端有短尖頭,喙長約1mm,冠毛白色。花果期4-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通常生路邊或低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

【性狀】性狀鑒別全草長15-30cm。完整基生葉片展平後呈線狀披針形,長8-20cm,寬5-13cm,邊緣全緣或具短尖齒,稀羽狀分裂;莖生葉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5cm,寬7-14mm,有翅棱,喙長約1mm。氣微,味苦。

【性味】味苦;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主咽痛;目赤腫痛;闌尾炎;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4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於喉痛、腹痛、風疹、闌尾炎。外用於無名腫毒、乳癰。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多頭苦蕒相關圖片

多頭苦蕒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多穗石柯葉  下一个:多足蕨>>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