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石蒜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íSuàn

【別名】烏蒜、老鴉蒜、蒜頭草、龍爪花、蟑螂花、野蒜、一枝箭[江西]、避蛇生[湖北]

【來源】為石蒜科石蒜屬植物石蒜Lycorisradiata(L.Herit.)Herb.的鱗莖。秋季挖出鱗莖,選大者洗凈曬幹入藥,小者做種。野生品四季均可采挖,鮮用或洗凈曬幹備用。

【性味】辛、甘,溫。有毒。

【功能主治】消腫,殺蟲。外用治淋巴結結核,疔瘡癤腫,風濕關節痛,蛇咬傷,水腫,滅蛆、滅鼠。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註意】石蒜堿有強力催吐作用,故有用石蒜治食物中毒者,催吐用3~5錢。除此之外,一般不作內服。

【備註】(1)石蒜堿接觸皮膚後即紅腫發癢,進入呼吸道會引起鼻出血,操作時應註意。如內服中毒,癥狀為:流涎,嘔吐,下瀉,舌硬直,驚厥,手腳發冷,脈弱,休克,甚至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急救方法:早期可洗胃,用濃茶或1~2%鞣酸,高錳酸鉀亦可;導瀉,飲稀醋酸、糖水及淡鹽水或靜脈滴註葡萄糖鹽水。對癥治療:有痙攣用解痙劑;休克嗅氨水,保溫,針刺“人中”、“合谷”穴位及註射苯甲酸鈉咖啡因或尼可剎米。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石蒜《*辭典》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ShíSuàn

【別名】老鴉蒜(《世醫得效方》),烏蒜(《綱目》),銀鎖匙(《綱目拾遺》),獨蒜(《貴州民間方藥集》),九層蒜、鬼蒜(《福建民間草藥》),龍爪草頭(《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石蒜的鱗莖。秋後采收,洗凈,陰幹。

【原形態】

石蒜,又名:水麻(《本草圖經》),酸頭草(《世醫得效方》),一枝箭(《惠濟方》),蒜頭草、婆婆酸(《綱目》),蟑螂花(《綱目拾遺》),龍爪花、新米夜晚花、毛蟹花、野水仙、紅花石蒜、三十六桶。

多年生草本,鱗莖闊橢圓形,或近球形,外被紫褐色鱗莖皮,直徑通常1.4~4厘米。葉叢生,線形或帶形,長14~30厘米,寬1~2厘米,肉質,上面青綠色,下面粉綠色,全緣。花莖在葉前抽出,實心,高約30厘米,傘形花序,有花4~6朵;苞片膜質,棕褐色,披針形;花兩性,通常紅色,或具白色邊緣,長約3.5厘米,無香味;花被下有短管,上部6裂片排成2列,狹倒披針形,長約4厘米,向後反卷;雄蕊6,長約為花被裂片的2倍;子房下位,3室,花柱纖弱,很長,柱頭頭狀。蒴果背裂,種子多數。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地陰濕處或路邊、林緣。分布河南、陜西及華東、華南、西南各地。

【性狀】

幹燥鱗莖呈橢圓形或近球形,長4~5厘米,直徑2.5~4厘米,頂端殘留葉基長可達3厘米,基部著生多數白色須根。鱗莖表面有2~3層黑棕色的膜質鱗片包被;內有10多層白色富粘性的肉質鱗片,著生在短縮的鱗莖盤上;中央部有黃白色的芽。有特異蒜氣,味辛辣而苦。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

【化學成份】

鱗莖中含多種生物堿,主要的有高石蒜堿、石蒜倫堿、多花水仙堿、石蒜胺堿、石蒜堿、偽石蒜堿和雪花蓮胺堿。還含雨石蒜堿、去甲雨石蒜堿、去甲基高石蒜堿、小星蒜堿、表雪花蓮胺堿、條紋堿和網球花定等生物堿。此外,含澱粉約20%;又含兩種有抑制植物生長和抗癌作用的成分石蒜西定醇、石蒜西定。葉和花瓣中含糖類和糖甙

同屬植物紫花石蒜鱗莖中的生物堿成分與本品基本相同,另含紫花石蒜堿。

【性味】

辛,溫,有毒。

①《本草圖經》:"辛,溫,有小毒。"

②《綱目》:"辛甘,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痰,利尿,解毒,催吐。治喉風,水腫腹水,癰疽腫毒,疔瘡,瘰癧、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黃疸。

①《本草圖經》:"主敷貼腫毒。"

②《綱目》:"疔瘡惡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搗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煮半升服,取吐。"

③《綱目拾遺》:"治喉風,痰核,白火丹,肺癰,煎酒服。"

④《中國藥植圖鑒》:"治肋膜炎、腹膜炎的蓄水癥。"

⑤《陜西中藥誌》:"祛痰,催吐,利尿,消癰腫。主治小便不利,咳嗽痰喘,食物中毒。"

⑥《閩東本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註意】體虛,無實邪及素有嘔惡的患者忌服。

【附方】

①治雙單蛾:老鴉蒜搗汁,生白酒調服,嘔吐而愈。(《神醫十全鏡》)

②治痰火氣急:蟑螂花根,洗,焙幹為末,糖調,酒下一錢。(《綱目拾遺》)

③治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鮮石蒜五分至一錢,煎服催吐。(《上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水腫:鮮石蒜八個,蓖麻子(去皮)七十至八十粒。共搗爛罨湧泉穴一晝夜,如未愈,再罨一次。(《浙江民間草藥》)

⑤治疔瘡腫毒:石蒜適量搗爛敷患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⑥治便毒諸瘡:一枝箭搗爛塗之。若毒太盛者,以生白酒煎服,得微汗愈。(《聖惠方》)

⑦治對口初起:老鴉蒜搗爛,隔紙貼之,幹則頻換。(《周益生家寶方》)

⑧洗痔漏:老鴉蒜、鬼蓮蓬。搗碎,不拘多少,好酒煎,置瓶內先熏,待半日湯溫,傾出洗之,三次。(《綱目拾遺》)

⑨治產腸脫下:老鴉蒜一把,以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滓熏洗。(《世醫得效方》)

⑩便毒諸瘡。用石蒜搗爛塗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凈,以生白灑煎服,汗出為好。

⑾產腸脫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處。

⑿小兒驚風,一叫而絕。用麻線把手心腳心纏住,又在脅下纏一圈,然後以燈火照灼手足心。同時,用石蒜(曬幹)、車前子,等分為末,水調勻貼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處以燈火照灼,可使病兒復蘇。

【摘錄】《*辭典》

石蒜《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1.《本草圖經》:水麻,生鼎州。其根名石蒜,九月采。又金燈花,其根亦名石蒜,或雲即此類也。

2.《綱目》:石蒜,處處下濕地有之。春初生葉如蒜秧及山慈姑,葉背有劍脊,四散布地,七月苗枯,乃於平地抽出一莖如箭幹,長尺許,莖端開花四、五朵,六出,紅色,如山丹花狀而瓣長,黃蕊長須,其根狀如蒜,皮色紫赤,肉白色,此有小毒。一種葉如大韭,四、五月抽莖開花,如小萱花,黃白色者,謂之鐵色箭,功與此同。二

【拼音名】ShíSuàn

【英文名】ShorttubeLycoris,ShorttubeLycorisBulb,BulbofShorttubeLycoris

【別名】老鴉蒜、烏蒜、銀鎖匙、獨蒜、山鳥毒、九層蒜、鬼蒜、山蒜、溪蒜、龍爪草頭、紅花石蒜、野蒜、禿蒜、朋紅、三十六桶、壁蛇生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蒜科植物石蒜或中國石蒜的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ycorisradiata(L'Herit.)Herb.[AmaryllisradiataL'Herit.]2.LycorischinensisTraub

采收和儲藏:秋季將鱗莖挖出,選大者洗凈,曬幹入藥,小者做種。野生者四季均可采挖鮮用或洗凈曬幹。

【原形態】

1.石蒜,多年生草本,鱗莖寬橢圓形或近球形,直徑約2-4cm。外皮紫褐色。秋季出葉,葉基生;葉片狹帶狀,長15-40cm,寬0.4-1cm,先端鈍,全緣;中脈明顯,深綠色,被粉。花葶在葉前抽出,實心,高25-60cm;總苞片2,披針形,長約3.5cm,寬約4mm,幹膜質;傘形花序,有花4-7朵;花被裂片6,紅色,狹倒披針形,長2-4.5cm,寬3-7mm,廣展而強度反卷,邊緣皺波狀;花被管綠色,長3-7mm;雌雄蕊顯著伸出於花被外,長約為花柱的2倍,雄蕊6,著生於花被管近喉部,子房下位,3室,花柱纖弱,柱頭極小。花期8-10月。

2.中國石蒜本種與石蒜的主要區別為:春季出葉,葉帶狀,綠色,長達35cm,寬約2cm。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伸出於花被外;花黃色,花被裂片無紅色條紋。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石蒜生長於山地陰濕處或林緣、溪邊、路旁,庭園亦栽培。2.中國石蒜生於山坡陰濕處。

資源分布:1.石蒜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等地。2.中國石蒜分布於河南、江蘇、浙江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喜半陰,也耐曝曬,喜濕潤,也耐幹旱。北方稍加覆蓋可以在田間越冬。有夏季休眠習性。各類土壤均能生長,但以腐殖豐富的砂質壤土最好。栽培技術以鱗莖自然分球繁殖為主。春季葉剛枯萎時或秋季花莖剛枯萎時,將鱗莖挖起分栽。掘起時要防止損傷須根,否則要影響當年開花。栽植地應施足基肥,開溝,將鱗莖每隔9-12cm排放在溝內,栽植深度8-10cm。石蒜有伸縮根能自動調節鱗莖的深度。育種時采用種子繁殖,秋季種子成熟時即播於露地冷框內,翌春幼根萌發並形成小球,秋季幼葉萌發出土,實生苗培植5-6年後開花。田間管理石蒜適應性強,很少有病蟲危害,一般園土栽植不必施肥,夏季花前如天氣幹旱,要充分澆水,以利花莖出土。

【性狀】性狀鑒別(1)石蒜鱗莖呈廣橢圓形或類球形,長4-5cm,直徑2.5-4cm,頂端殘留葉基,長約3cm,基部生多數白色須根。表面有2-3層暗棕色幹枯膜質鱗片包被,內有10-20層白色富粘性的肉質鱗片,生於短縮的鱗莖盤上,中央有黃白色的芽。氣特異而微帶刺激性,味極苦。(2)中國石蒜與上品相似,不同處為鱗莖卵球形,直徑約4cm。以個大、均勻、肉質鱗片肥厚、少須根者為佳。顯微鑒別石蒜鱗片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小的薄壁細胞。葉肉組織由薄壁細胞組成,細胞內充滿澱粉粒,呈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20-40μm,臍點裂縫狀或星狀;並有粘液細胞,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100-150μm。維管束為有限外韌型,散列於葉肉的內側。

【化學成份】1.石蒜鱗莖含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偽石蒜堿(pesudolvcorine),去甲雨石蒜堿(norpluviine),去甲高石蒜堿(demethylhomolycorine),石蒜堿(lycorine),高石蒜堿(homolycoring),雨石蒜堿(pluviine),石蒜倫堿(lycorenine),多花水仙堿(tazetting),石蒜胺(lvcoramine),雪花蓮胺堿(galanthamine),小星蒜堿(hippeastrine),表雪花連胺堿(2-epigalanthamine),條紋堿(vittatine),網球花定堿(haemanthiding),石蒜西定醇(lycoricidinol),石蒜西定(lycoricidine)。又含對-羥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acid),O-去甲基石蒜胺(O-demethyllycoramine)即O-去甲基二氫雪花蓮胺堿(O-demethyldihydrogalanthamine),前多花水仙堿(pretazettine),O-β-呋喃果糖基-(2→1)-O-β-D-呋喃果糖基-α-D-呋喃葡萄糖甙(O-β-D-fructofuranosyl-(2→1)-O-β-D-fructofuranosyl-α-D-glucopyranoside),O-β-呋喃果糖基-[(2→1)-O-β-D-呋喃果糖基]3-α-D-吡喃葡萄糖甙(O-β-D-fructofuranosyl-[(2→1)-O-β-D-fructofuranosyl]2-α-D-glucopyranoside),O-β-D-呋喃果糖基-[(2→1)-O-β-D-呋喃果糖基]3α-D-吡喃葡萄糖甙(O-β-D-fructofuranosyl-[(2→1)-O-β-D-frutofuranosyl]3α-D-glucopyranoside),O-β-D-呋喃果糖基[(2→1)-O-β-呋喃果糖基]4-α-D-吡喃葡萄糖甙(O-β-D-frutofuranosyl-[(2→1)-O-β-D-fructofuranosyl]4-α-D-glucopyranoside),石蒜-R-葡萄甘露聚糖(lycoris-R-glucomannan)。2.中國石蒜鱗莖含抗腫瘤化合物水仙克拉辛(narciclasine),石蒜堿,雪花蓮胺堿,石蒜胺,表石蒜胺(epilycoramine),高石蒜堿,文殊蘭堿(crinine),網球花定堿,小星蒜堿,雨石蒜堿及石蒜倫堿。

【藥理作用】

1.加蘭他敏:系可逆性膽堿酯酶抑制劑,作用與新斯的明相似,亦能加強橫紋肌收縮,使動物離體與在位腸管興奮,抑制心血管系統及縮小瞳孔等。經體外抗膽堿酯酶試驗,對兔全血、肌肉以及腦勻漿的膽堿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對在體貓脛前肌及大鼠膈神經肌肉標本均有使肌肉收縮增強作用。與新斯的明不同的是,它易透過血腦屏障,因而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影響,對一些中樞性麻痹疾病也有一定治療效果,如對脊髓灰質炎等引起的癱瘓、重癥肌無力等的治療效果,均比新斯的明好,而且毒性也低。對小鼠有鎮痛作用,丙烯嗎啡對它沒有拮抗,卻有協同作用,氰胍噠嗪則能抑制其作用,故與一般鎮痛劑不同。

2.粗提物及其他有效成分:2.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石蒜堿及多花水仙堿能加速小鼠運動性防禦條件反射的形成,但石蒜堿對大鼠食物運動性條件反射則可延長其潛伏期,大量且使陽性條件反射部分消失。石蒜堿2mg/kg腹腔註射,對小鼠有鎮靜作用,12mg/kg能延長環己巴比妥鈉、硫噴妥鈉、戊巴比妥鈉、眠爾通及水合氯醛等的睡眠時間。二氫石蒜堿有明顯的鎮靜作用,但不能預防小鼠最大電驚厥。石蒜堿本身沒有或只有微弱的鎮痛作用,但能加強延胡索乙素及嗎啡的鎮痛作用。另報告認為石蒜堿註射對正常家兔體溫無降溫作用,亦有認為可降低,但對正常大鼠及人工發熱大鼠與兔的體溫均有降低作用(口服時則很弱或無作用)。石蒜堿12mg/kg對傷寒疫苗引起發熱的兔有解熱作用。解熱作用原理,主要是中樞性膽堿能神經作用的加強、呼吸增大、皮膚散熱增加以及產熱減少所致。

2.2.對膽堿能神經系統的影響:石蒜胺堿是加蘭他敏的二氫衍化物,也能抑制膽堿酯酶,但作用較弱;對M-及N-膽堿能受體的作用亦不及加蘭他敏強,但對中樞性M-及N-膽堿能受體的興奮作用則比它強。對小鼠、兔和貓的急性毒性比加蘭他敏小2-8倍,故治療指數接近加蘭他敏或更高。石蒜堿對膽堿酯酶只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2.3.對循環系統的作用:麻醉犬、貓及家兔靜脈註射石蒜堿有輕度降壓作用,石蒜倫堿的降壓作用則較顯著而持久。對呼吸兩者均無顯著影響。石蒜堿的碘甲基衍化物的降壓作用比較顯著,與神經節阻斷作用有關,毒性則比石蒜堿小得多。二氫石蒜堿亦有降壓作用,主要為阻止兒茶酚胺的釋放;亦有部分中樞作用的參與,對腎上腺素能受體的影響比較次要。對離體蟾蜍心臟,石蒜堿為抑制作用,石蒜倫堿為先興奮、後抑制,對兔耳血管灌流兩者均為舒張。

2.4.對子宮和腸管平滑肌的作用:石蒜堿靜脈註射可使兔腸蠕動劇烈增加。石蒜煎劑及石蒜堿對豚鼠和兔的離體及在體子宮以及兔的子宮瘺,都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大劑量可使離體子宮呈強直性收縮。石蒜倫堿的作用比石蒜堿更強。對大鼠離體子宮,小劑量石蒜堿興奮,大劑量則抑制。對離體兔小腸,石蒜堿與石蒜倫堿均為興奮,後者稍強。

2.5.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作用:用小鼠胸腺萎縮法、兔腎上腺抗壞血酸含量降低法及蟾蜍嗜酸性白細胞減少等方法,證明石蒜堿有刺激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此作用是通過垂體實現的。對家兔甲醛性、大鼠蛋清性關節炎及家兔蛋白過敏性休克均有明顯的對抗作用。也能促進兔垂體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2.6.對血糖的影響:兔或大鼠皮下註射小量石蒜堿,略有降低血糖作用,並能減輕腎上腺素引起的大鼠高血糖,但較大量反使血糖顯著升高。

2.7.抗癌作用:在體及試管試驗中,石蒜堿雖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的無氧與有氧酵解,並可使癌細胞腫大、溶解,它和加蘭他敏對腹水肝癌(AH130)及吉田肉瘤也有作用。石蒜堿也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抑制率40%-50%。偽石蒜堿能延長Rauscher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時間,其作用高於環磷酰胺和長春新堿。偽石蒜堿10-20mg/kg腹腔註射,連續7天,對大鼠瓦克癌(W256)抑制率為49%-76%。但石蒜堿對幾種動物腫瘤的實驗治療則均無效。石蒜堿能抑制三羧酸循環中的脫氫酶活性,尤其是其中那些需要二磷酸吡啶核苷酸(DPN)或三磷酸吡啶核苷酸(TPN)的酶,此種作用可能與其細胞毒作用有關。

2.8.抗病毒作用:石蒜堿2.5、10、25μg/ml可抑制脊髓灰質炎、皰疹病毒和柯薩奇病毒(Coxsackie)生長,作用機制是由於阻斷了病毒蛋白質的合成。

2.9.其他作用:石蒜堿能抑制藥物代謝,與氰胍噠嗪-525A相似,但作用較弱。對阿米巴原蟲有殺滅作用。石蒜堿靜脈註射可控制烏頭堿所致的大鼠心律不齊。12mg/kg靜脈註射對麻醉兔有抗利尿作用。

【毒性】

1.狗口服或註射石蒜堿,均可引起嘔吐。作用比依米丁強而不及阿樸嗎啡,催吐作用為中樞性。氯丙嗪及利血平對它有止吐作用。二氫石蒜堿亦可引起嘔吐,但較石蒜堿輕得多。石蒜總生物堿有用作祛痰劑者(有催吐作用的藥物小量時可用作祛痰)。石蒜倫堿則不引起嘔吐。家兔口服或註射石蒜堿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瀉。犬皮下註射30mg/kg時引起嘔吐、腹瀉、衰竭,最後死亡。持續給予大鼠石蒜堿,則體重減輕、出血、牙齒及骨發育障礙,肝、腎、腎上腺、睪丸及卵巢等臟器抗壞血酸含量降低,並能抑制肝臟酪氨酸氧化酶及尿酸酶的活性,如同時給予抗壞血酸則不出現上述變化;石蒜堿對動物及植物均能抑制抗壞血酸的合成;對大鼠,石蒜堿能對抗三氯叔丁醇(Chloreton)引起的抗壞血酸合成的增加。但在急性試驗中,抗壞血酸反而增加石蒜堿引起小鼠死亡率。連續給予石蒜堿的大鼠,還可引起外周血液中紅細胞及白細胞數降低,後者更加顯著,主要是中性細胞的減少。也能抑制幼年大鼠生殖細胞的分裂,使睪丸、卵巢重量減輕,雄性成熟大鼠則不受影響。由上可見,石蒜堿在消化道不易吸收而石蒜胺堿則較易吸收。

2.石蒜所含各種生物堿對小鼠半數致死量(mg/kg)為:石蒜堿123(靜脈註射)、117(腹腔註射)、112.2(腹腔註射,室溫25℃)、130(腹腔註射,室溫15℃)、42(皮下)、145(皮下)、344(口服,室溫25℃)、230(口服)、171(口服);石蒜倫堿270(皮下);石蒜胺堿112(皮下)、103(腹腔)、131(口服)、16.65(靜脈);鹽酸石蒜堿130(腹腔註射)、334(灌胃)、50(靜脈註射);鹽酸二氫石蒜堿220(靜脈註射)、482(腹腔註射);偽石蒜堿110(腹腔註射);加蘭他敏0.958(靜脈);加蘭他敏氫溴酸鹽14(皮下註射)、17(灌胃)。

【鑒別】理化鑒別薄層色譜:取粗粉10g,用乙醇50ml加熱回流1h,放冷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10ml,加乙醇10ml使澱粉沈澱,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幹,取少量濃縮物加乙醇溶解供點樣用。以石蒜堿、偽石蒜堿為對照品。吸取上述2種溶液點樣於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醇(80:10:10)為展開劑,展距6cm。用蒸氣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處,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炮制】凈制:將采挖之鱗莖,去掉泥沙,洗凈,晾幹入藥。

【性味】辛;甘;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痰催吐;解毒散結。主喉風;單雙乳蛾;咽喉腫痛;痰涎壅塞;食物中毒;胸腹積水,惡瘡腫毒;痰核瘰癧;痔漏;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頑癬;燙火傷;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塗;或煎水熏洗。

【註意】體虛,無實邪及孕婦禁服;皮膚破損者禁敷。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主敷貼腫毒。

2.《綱目》:疔瘡惡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搗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煮半升服,取吐。

3.《綱目拾遺》:治喉風,痰核,白火丹,肺癰,煎酒服。

4.《中國藥植圖鑒》:治肋膜炎、腹膜炎的蓄水癥。

5.《陜西中藥誌》:祛痰,催吐,利尿,消癰腫。主治小便不利,咳嗽痰喘,食物中毒。

6.《閩東本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石蒜相關圖片

石蒜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石松子  下一个:石頭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