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地錦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DìJǐn

【別名】地噤(《本草拾遺》),常春藤(《植物名實圖考》),爬墻虎、紅葡萄藤、紅葛(《中國樹木分類學》),爬山虎(《蘇南種子植物》),大風藤、過風藤(《江西中藥》),三角楓藤、蝙蝠藤、爬巖虎、野楓藤、日光子、楓藤、爬龍藤、野葡萄、腹水藤、三葉茄(《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風藤(《江西草藥》),石壁藤(蘇醫《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根及莖。

【原形態】落葉藤本。枝條粗壯,卷須短,多分枝,先端具粘性吸盤。葉闊卵形,長10~20厘米,寬8~17厘米,中部以上較寬,先端通常3裂,基部呈心形;幼苗或下部枝上的葉較小,且分成3小葉,均有小葉柄,中間小葉倒卵形,兩側小形斜卵形;葉片邊緣具粗鋸齒,齒端尖銳,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淡綠色,脈上有柔毛;葉柄長8~22厘米。聚傘花序通常著生於兩葉間的短枝上,長4~8厘米;花萼小;花瓣5;雄蕊5,花盤與子房貼生;子房上位,2室。每室含胚珠2枚,花柱單一,甚短,柱頭頭狀。漿果藍黑色,球形,徑約6~8毫米。花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多攀援墻壁及巖石上。分布河北、山東、河南、陜西、甘肅、山西、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東等地。

【化學成份】葉含矢車菊素。種子含油28%。其中含軟脂酸、硬脂酸、油酸、棕櫚油酸,亞油酸。地錦的冠癭含羧乙基賴氨酸及羧乙基鳥氨酸。

【性味】

甘,溫。

①《本草拾遺》:"味甘,溫,無毒。"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溫,味甘微澀。"

【功能主治】

活血,祛風,止痛。治產後血瘀,腹中有塊,赤白帶下,風濕筋骨疼痛,偏頭痛。

①《本草拾遺》:"主破老血,產後血結,婦人瘦損,不能飲食,腹中有塊,淋瀝不盡,赤白帶下,天行心悶,並煎服之,亦浸酒。"

②《江西中藥》:"活血祛風。凡筋骨疼痛,及婦人赤白帶下等之由於血滯者,皆主治之。近時用作祛風止痛藥,適用於關節風濕,腰腳軟弱等癥。"

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風濕,通經絡,止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浸酒。

【附方】

①治風濕性關節炎:爬山虎藤莖或根一兩,石吊蘭一兩。燉豬腳爪連服三至四次。或(爬山虎)藤莖,衛矛,高粱根各一兩。水煎。用黃酒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關節炎:爬山虎藤二兩,山豆根二兩,錦雞兒根二兩,茜草根一兩。水煎服。

③治半身不遂:爬山虎藤五錢,錦雞兒根二兩,大血藤根五錢,千斤拔根一兩,冰糖少許。水煎服。

④治偏頭痛、筋骨痛:爬山虎藤一兩,當歸三錢,川芎二錢,大棗三枚。水煎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⑤治偏頭痛:爬山虎根一兩,防風三錢,川芎二錢。水煎服,連服三至四劑。

⑥治便血:爬山虎藤莖,黃酒各一斤,加適量水煎,一天服四次,分兩天服完。

⑦治癤子,損傷:鮮爬山虎根搗爛,和酒釀拌勻敷患處:另取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⑧治帶狀皰疹:爬山虎根磨汁外搽。(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辭典》

地錦《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地錦,生淮南林下。葉如鴨掌,藤蔓著地,節處有根,亦緣樹石,冬月不死,山人產後用之。

【拼音名】DìJǐn

【英文名】JapaneseCreeper,BostonIvy,rootorstemofJapaneseCreeper,rootorstemofBostonIvy

【別名】地噤、常春藤、土鼓藤、紅葡萄藤、紅葛、大風藤、過風藤、三角楓藤、蝙蝠藤、爬巖虎、野楓藤、日光子、楓藤、爬龍藤、野葡萄、腹水藤、三葉茄、假葡萄藤、走遊藤、飛天蜈蚣、大葉山天蓼、爬樹龍、紅風藤。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藤莖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Sieb.etZucc.)Planch.[AmpelopsistricuspidataSieb.etZucc.]

采收和儲藏:藤莖部於秋季采收,去掉葉片,切段;根部於冬季挖取,洗凈,切片。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粉葉爬山虎落葉木質攀援大藤本。枝條粗壯;卷須短,多分枝,枝端有吸盤。單葉互生;葉柄長8-20cm;葉片寬卵形,長10-20cm,寬8-17cm,先端常3淺裂,基部心形,邊緣有粗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脈上有柔毛,幼苗或下部枝上的葉較小,常分成3小葉或為3全裂,中間小葉倒卵形,兩側小葉斜卵形,有粗鋸齒。花兩性,聚傘花序通常生於短枝頂端的兩葉之間;花綠色,5數;花萼小,全緣;花瓣先端反折;雄蕊與花瓣對生;花盤貼生於子房,不明顯;子房2室。漿果,熟時藍黑色,直徑6-8mm。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常攀援於疏林中、墻壁及巖石上,亦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雨量充沛和土壤及空氣濕度大的條件下植株生長健壯,冬季氣溫降至10℃時生長停滯。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能種植,忌積水。

栽培技術用扡插繁殖。3月中旬至4月中旬,選擇無病蟲、健壯的植株,剪取12-15cm長的枝條,斜插手苗床上。約30d左右生根出葉時定植。按行株距100cm×100cm開穴種植,每穴栽2-3株。

田間管理定植後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季追1次人糞尿或尿素等氮肥,秋、冬季施1次堆肥、廄肥等有機肥。每次施肥後結合培土。當藤蔓長到35-40cm長時,搭棚架,引藤蔓攀援。冬季末春初,修剪密枝、病枝。

【性狀】性狀鑒別藤莖呈圓柱形。灰綠色,光滑。外表有細縱條紋,並有細圓點狀突起的皮孔,呈棕褐色。節略膨大,節上常有叉狀分枝的卷須,葉互生,常脫落。斷面中央有類白色的髓,木部黃白色,皮部呈纖維片狀剝離。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葉含矢車菊素(cyanidin)。爬山虎的冠癭(crowngalltissue)含羥乙基賴氨酸(lysopine),羥乙基鳥氨酸(octopinicacid)。

【性味】味辛;微澀;性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活血通絡。主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偏正頭痛;產後血瘀;腹生結塊;跌打損傷;癰腫瘡毒;潰瘍不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磨汁塗;或搗爛敷。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破老血、產後血結,婦人瘦損,不能飲食,腹中有塊;淋瀝不盡,亦白帶下,天行心悶,並煎服之,亦浸酒。

2.《江西中藥》:活血祛風。幾筋骨疼痛,及婦人赤白帶下等之由於血滯者,皆主治之。近時用作祛風止痛藥,適用於關節風濕,腰腳軟弱等癥。

3.《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風濕,通經絡,止血。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地錦相關圖片

地錦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地筋  下一个:地錦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