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鼠脂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ShǔZhī

【來源】為鼠科動物褐家鼠、黑家鼠等的脂肪油。

【功能主治】

①《本草圖經》:"主湯火瘡。"

②《綱目》:"主耳聾。"

【用法用量】塗敷或滴耳。

【附方】治耳聾:鼠脂半合,青鹽一錢,地龍-條(系頭,撚取汁)。以鼠脂、地龍汁調青鹽,溫過,綿蘸之,即側臥,撚滴耳中。(《聖惠方》滴耳鼠脂方)

【摘錄】《*辭典》

鼠脂《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

【拼音名】ShǔZhī

【英文名】Mousefat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鼠科動物褐家鼠和黃胸鼠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RattusnorvegicusBerkenhout2.RattusflavipectusMilne-Edwards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捕捉,捕後去皮,剖腹取脂。

【原形態】

1.褐家鼠,體長15-22cm,體重72-290g。耳短而厚,前折不能遮眼。尾明顯短於體長,前足4趾,後足5趾,均具爪,後足長3.5-4cm。雌性乳數6對。被毛粗糙,背部棕褐色或灰褐色,雜有許多黑長毛,毛基深灰色,毛尖棕色。腹面蒼灰色,略帶一此致乳黃色。足背蒼白色。尾毛兩色,上面黑褐色,下面灰白色。尾部鱗片組成的環節明顯,鱗片的基部和有白色和褐色的細毛。

2.黃胸鼠,體長13.5-18cm,體重74-134g。尾細且超過體長。體形較褐家鼠細長,耳殼溥而長,向前折可蓋住眼。前、後足細長,分別為4趾和5趾,均具爪。乳頭胸部2對,鼠蹊部3對,個別6對,即在腹部增加1對。背毛棕褐色,毛基深灰。腹毛灰黃色,毛基淺灰色,在胸部毛色更黃,有時具一塊白斑。前足背的中央毛灰褐色,四周灰白色,而後足背為白色。尾上下全為暗褐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棲息於住宅、陰溝、草堆、田埂、作物地及河溪堤岸等處。雜食性。好啃咬衣物、家具和雛禽。活動多在夜間,以午夜最活躍。

2.棲息於屋內,也活動於野外的農田。當作物成熟時,吸時則遷至田間。雜食必,幾食一切物品。

資源分布:1.分布幾遍全國。

2.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肺;腎經

【功能主治】解毒療瘡;祛風透疹。主瘡毒;風疹;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煎湯;或煨肉。外用:適量,塗敷,或滴耳。

【附方】治耳聾:鼠脂半合,青鹽一錢,地龍一條(系頭,撚取汁)。以鼠脂、地龍汁調青鹽,溫過,綿蘸之,即側臥,撚滴耳中。(《聖惠方》滴耳鼠脂方)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主湯火瘡。

2.《綱目》:主耳聾。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鼠脂相關圖片

鼠脂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鼠尾粟  下一个:蜀葵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