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黃瓜根功效和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HuánɡGuāGēn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根。夏、秋采挖,洗凈,曬幹或鮮用。

【性味】《四川中藥誌》:"性涼,味甘苦,無毒。"

【功能主治】

治腹瀉,痢疾。

①《日華子本草》:"搗敷,狐刺毒腫。"

②《四川中藥誌》:"能利水通淋,消脹。治小兒腹瀉及日久轉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噤口痢:黃瓜根,搗爛貼肚臍上。(《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②治小兒風熱腹瀉,濕熱下痢:黃瓜根、六合草,水煎加白糖服。(《四川中藥誌》)

【摘錄】《*辭典》

黃瓜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HuánɡGuāGēn

【英文名】Cucumberroot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cumissativusL.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挖,洗凈,切段,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枝伸長,有縱溝及棱,被白以硬糙毛。卷須細,不分枝,具白色柔毛。單葉互生;葉柄稍粗糙;葉片三角狀寬卵形,膜質,長、寬均12-18cm,兩面甚粗糙,掌狀3-5裂,裂片三角形並具鋸齒,有時邊緣具緣毛。花萼簡狹鐘狀圓筒形,密被白色長柔毛,花萼裂征鉆形,開展與花萼近等長;花垸共同白色,長約2cm,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急尖;雄蕊3,花絲近無;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壯,被柔毛。子房紡錘形,柱頭3。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長10-30(-50)cm,熟時黃綠以,表面粗糙,具有刺尖的瘤狀凸起,極稀近於平滑。種子小,狹卵形,白色,無邊緣。花、果期為夏、秋季。

【性味】味苦;微甘;性涼

【歸經】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熱消洵,濕熱瀉痢;黃疸;瘡瘍腫毒;聤耳流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或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①治噤口痢:黃瓜根,搗爛貼肚臍上。(《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②治小兒風熱腹瀉,濕熱下痢:黃瓜根、六合草,水煎加白糖服。(《四川中藥誌》)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搗敷,狐刺毒腫。

2.《四川中藥誌》:能利水通淋,消脹。治小兒腹瀉及日久轉痢。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黃瓜根相關圖片

黃瓜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黃瓜  下一个:黃瓜皮>>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