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水蜈蚣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uǐWúGōnɡ

【別名】金鈕草、三莢草、散寒草[四川]、球子草、瘧疾草、金牛草

【來源】為莎草科水蜈蚣屬植物短葉水蜈蚣KyllingabrevifoliaRottb.,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幹用。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祛瘀消腫。用於傷風感冒,支氣管炎,百日咳,瘧疾,痢疾,肝炎,乳糜尿,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外用治蛇咬傷,皮膚瘙癢,癤腫。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幹品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水蜈蚣《*辭典》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ShuǐWúGōnɡ

【別名】三莢草(《嶺南采藥錄》),金鈕子(《廣州植物誌》),金鈕草(《福建民間草藥》),夜摩草(《廣西藥植圖誌》),寒氣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十字草(《江西民間草藥》),姜蟲草、露水草、水牛草、三步跳(《貴州民間藥物》),散寒草、姜芽草、寒筋草(《四川中藥誌》),水香附、燕含珠(《重慶草藥》),發汗草(《中國藥植圖鑒》),山蜈蚣、水烏梅、無頭香附、龍吐珠(《泉州本草》),金牛草、水香草(《湖南藥物誌》),一粒雪、土柴胡、三角草、落地楊梅、三箭草(《閩東本草》),球頭草、頂棍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或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叢生。根莖帶紫色,生須根。莖瘦長,禿凈,高10~50厘米,三棱形,芳香。葉質軟,狹線形,長短不一,長3~10厘米,寬1.5~3毫米,末端漸尖,下部帶紫色,鞘狀。頭狀花序,單生,卵形,綠色,長4~8毫米,稠密;總苞3片,葉狀,連接穗下,長2~16厘米,往往外向開展;小穗極多數,長橢圓形,長約3毫米,成熟後全穗脫落;花穎4枚,呈舟狀的卵形,脊無翼,具小刺,2列,相對排列於軸上,背淺綠色,先端尖,下部2枚具不發育花,中部1枚具發育花,上端的僅具雄蕊;花無被,雄蕊3,花絲細長絲狀,藥橢圓形;雌蕊1,花柱細長,與花絲等長,柱頭二歧。瘦果呈稍壓扁的倒卵形,褐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長於水邊、略旁、水田及曠野濕地。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化學成份】含揮發油。

【性味】

辛,平。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辛,平。"

②《廣西藥植圖誌》:"味辛,性微溫,無毒。"

③《四川中藥誌》:"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治感冒風寒,寒熱頭痛,筋骨疼痛,咳嗽,瘧疾,黃疸,痢疾,瘡瘍腫毒,跌打刀傷。

①《植物名實圖考》:"殺蟲,敗毒。"

②《廣州植物誌》:"主治亦白痢。"

③《福建民間草藥》:"解熱利尿。治瘧疾。"

④《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散風,除陳寒,止咳嗽。"

⑤《廣西藥植圖誌》:"除風熱,利竅,止血,止咳。治跌打,蛇傷。"

⑥《南寧市藥物誌》:"去瘀,消腫,止痛,殺蟲,舒筋,活絡。"

⑦《四川中藥誌》:"治感冒風寒,無汗頭痛,筋骨疼痛,惡寒發熱。"

⑧《廣東中藥》Ⅱ:"鎮咳祛痰,治百日咳,燥熱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時疫發熱:水蜈蚣、威靈仙,水煎服。(《嶺南采藥錄》)

②治赤白痢疾:鮮水蜈蚣全草一兩至一兩五錢,酌加開水和冰糖五錢,燉一小時服。(《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瘡瘍腫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誌》)

④治跌打傷痛:水蜈蚣一斤。搗爛,酒四兩沖。濾取酒二兩內服,渣炒熱外敷痛處。(《廣西藥植圖誌》)

⑤治一般蛇傷:水蜈蚣二兩。搗爛,酒二兩沖,內服一兩,一兩搽抹傷口四周。(《廣西藥植圖誌》)

⑥治皮膚瘙癢:水蜈蚣煎水外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⑦治百日咳,支氣管炎,咽喉腫痛:水蜈蚣幹品一兩至二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⑧治瘧疾:水蜈蚣一兩。水煎,於瘧發前8~4小時服。(《江西草藥》)

⑨治小兒口腔炎:水蜈蚣根莖一兩。水煎,沖蜂蜜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風濕骨痛:水蜈蚣一至二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⑾治刀傷骨折:鮮水蜈蚣搗絨,包患處,一天換藥兩次。(《貴州草藥》)

⑿治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水蜈蚣鮮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⒀治氣滯腹痛:水蜈蚣鮮全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用】

①治療瘧疾

取水蜈蚣全草連根(曬至半幹)2~3兩,水煎3~4小時。於瘧疾發作前2小時或前1天頓服,連服3天。共治48例,其中21例用2兩,服藥前血檢找到瘧原蟲,服藥後癥狀消失,厚血片未查得瘧原蟲者15例;用3兩的27例,有效24例。認為劑量不宜少於3兩,煎藥時間不少於3小時,服藥不少於3天。但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江蘇分院寄生蟲病研究所用小白鼠所作的實驗結果證明:水蜈蚣對鼠瘧原蟲作用不佳,可以初步肯定抗鼠瘧原蟲無效;同時觀察到水蜈蚣根部的濃縮煎劑與乙醇回流濃縮液均具毒性,因此,用大劑量的水蜈蚣進行臨床試驗前,極有必要先做測毒試驗。

②治療乳糜尿

取幹水蜈蚣根莖、桂圓各2兩,水煎服,每天1劑,或代茶,連服15天。治療100余例,均有一定效果。

③治療菌痢

取水蜈蚣、白粉藤(即獨角烏桕)各1兩,水煎分2次服(重癥可每日2劑)。治療70例,平均服藥7天左右,痊愈54例,顯效14例,無效2例。退熱時間平均2.3天,大便次數及性狀恢復正常平均日數約5天,大便培養轉陰平均4.08天。其療效與磺胺胍對照組相比,似無遜色。

④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地楊梅(水蜈蚣)1斤,香葉樹(別名山蒼樹)根、葉各半斤,加水1000毫升蒸餾,取中段蒸餾液500毫升,日服3次,每次20毫升,10天為一療程。治療92例,近期控制11例,顯效12例,好轉41例,有效率69.4%。本藥具有一定的鎮咳、平喘、祛痰作用,療效多在服藥後2~4天出現,副作用輕微。但遠期療效欠佳,停藥後易復發。有將劑量增至每次30毫升,以20天為一療程,治療400例,有效率顯著提高。

【摘錄】《*辭典》

水蜈蚣《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ShuǐWúGōnɡ

【英文名】ShortleafKyllingaHerb,HerbofShortleafKyllinga

【別名】球子草、瘧疾草、三莢草、金牛草、寒氣草、金鈕草、夜摩草、十字草、姜蟲草、露水草、水牛草、三步跳、散寒草、姜芽草、寒筋草、水香附、燕含珠、發汗草、山蜈蚣、無頭香附、龍吐珠、三夾草、水香草、一粒雪、三角草、落地楊梅、三箭草、球頭草、雷公草、地楊梅、三人扛珠、寒熱頭草、一粒珠、九頭香、水竹缽、一粒關、狗公草、千打錘、落地螞蟥、三棱環、一粒子草、黃古頭劃、水金釵、水土香、鋼拳頭、連根草、草含珠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帶根莖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KyllingabrevifoliaRottb.

采收和儲藏:5-9月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水蜈蚣,多年生草本,高7-20cm。根莖長而匍匐,外被膜質、褐色的鱗片,具多數節間,節間長約1.5cm,每節上生一稈。稈散生,扁三棱形,平滑,具4-5個圓筒狀葉鞘,葉鞘頂端具葉片。葉片稈近等長,柔弱,寬2-4mm,平張,上部邊緣和背部中肋具細刺。葉狀苞片3,極展開,基中片極短,後期向下反折。穗狀花序單生,極少2或3,球形或卵球形,長5-11mm,寬4.5-10mm,具密生的小穗;小穗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壓扁,長約3mm,寬0.8-1mm,有1花;鱗片膜質,闊卵形,長2-3mm,白色,有銹斑,少為麥桿黃色,背面龍骨狀突起綠色,具刺,頂端延伸成外彎的短尖,脈5-7條;雄蕊3,花藥線形;花柱細長,柱頭2。小堅果倒卵狀長圓形,扁雙凸狀,長約1mm,淡黃色,表面密具細點。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溪旁、荒地、路邊草叢中及海邊沙灘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西南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忌寒。宜先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用分株繁殖法。早春,將母株挖起,分成數蔸,每蔸留有3-4個莖,在整好的地上,按行株距15cm×10cm栽種,蓋土,稍壓根部,澆水。

田間管理,生長期勤拔雜草。追肥1-2次,肥粒以人畜類水為主。旱季註意灌水。

【性狀】性狀鑒別,多皺縮交織成團。根莖細圓柱形,表面紅棕色或紫褐色,節明顯,具膜質鱗片,節上有細莖,斷面粉白色。莖細具棱,深綠色或枯綠色。葉線形,基部鞘狀,紫褐色,有的可見球形穗狀花序,黃綠色。果實卵狀長圓形,綠色,具細點。氣微。

【化學成份】全草含揮發油,牡荊素(vitexin)等黃酮類(flavonoids)。

【鑒別】

1.取本品70%乙醇提取液1滴滴於濾紙片上,晾幹,加2%三氯化鋁乙醇1滴,晾幹後於紫外燈下觀察,顯黃色熒光。

2.取本品70%乙醇提取液1ml於試管中,水浴加熱,加鎂粉少許,滴加鹽酸3-4滴,溶液顯淺紅棕色。

【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疏風解毒;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主感冒發熱頭痛;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瘧疾;黃疸;痢疾;乳糜尿;瘡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搗汁;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殺蟲,敗毒。

2.《廣州植物誌》:主治赤白痢。

3.《福建民間草藥》:解熱利尿。治瘧疾。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散風,除陳寒,止咳嗽。

5.《廣西藥植圖誌》:除風熱,利竅,止血,止咳。治跌打,蛇傷。

6.《南寧市藥物誌》:去瘀,消腫,止痛,殺蟲,舒筋,活絡。

7.《四川中藥誌》:治感冒風寒,無汗頭痛,筋骨疼痛,惡寒發熱。

8.《廣東中藥》Ⅱ:鎮咳祛痰,治百日咳,燥熱咳。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水蜈蚣相關圖片

水蜈蚣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水翁葉  下一个:水細辛>>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