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FēnɡLúnCài
【別名】落地梅花、九塔草、紅九塔花、熊膽草、野涼粉草、苦刀草
【來源】唇形科風輪菜屬植物風輪菜Clinopodiumchinense(Benth.)O.Kuntze[CalaminthaChinensisBenth.],以全草入藥。5~9月采收,鮮用或紮成小把曬幹。
【性味】辛、苦,涼。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解毒止痢,止血。用於感冒、中暑、痢疾、肝炎;外用治疔瘡腫毒、皮膚瘙癢、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患處,或幹葉研粉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風輪菜《*辭典》
【出處】《救荒本草》
【拼音名】FēnɡLúnCài
【別名】蜂窩草、節節草(《貴州民間藥物》),苦地膽、熊膽草、九層塔(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落地梅花、九塔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風輪菜的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莖四方形,多分枝,全體被柔毛。葉對生,卵形,長1~5厘米,寬5~25毫米,頂端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花密集成輪傘花序,腋生成頂生;苞片線形、鉆形,邊緣有長緣毛,長3~6毫米;花萼筒狀,綠色,萼筒外面脈上有粗硬毛,具5齒,分2唇;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外面及喉門下方有短毛,基部筒狀,向上漸張開,長約5~7.5毫米,上唇半圓形,頂端微凹,下唇3裂,側片狹長圓形,中片心形,頂端微凹;雄蕊2,,藥室略叉開;花柱著生子房底,伸出冠筒外,2裂。小堅果寬卵形,棕黃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長於草地、山坡、路旁。分布我國東北、華東、西南各地。
【性味】
苦辛,涼。
①《貴州民間藥物》:"涼,微苦。"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寒。"
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涼,味苦辛。"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治感冒,中暑,急性膽囊炎,肝炎,腸炎,痢疾,腮腺炎,乳腺炎,疔瘡腫毒,過敏性皮炎,急性結膜炎。
①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瀉火,活血消腫。治急性膽囊炎,肝炎,痢疾,腮腺炎,腸炎,血尿,急性結膜炎,毒蛇咬傷,無名腫毒,乳腺炎,刀傷。"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疏風清熱,解毒止痢。治感冒,中暑,過敏性皮炎,指頭炎,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疔瘡:蜂窩草搗敷,或研末調菜油敷。
②治火眼:蜂窩草葉放手中揉去皮,放眼角,數分鐘後流出淚轉好。
③治皮膚瘡癢:蜂窩草曬幹為末,調菜油外塗。
④治狂犬咬傷:蜂窩草嫩頭七個,搗絨,泡淘米水,兌白糖服。
⑤治小兒疳病:蜂窩草五錢,曬幹研末,蒸豬肝吃。
⑥治爛頭疔:蜂窩草、菊花葉適量,搗絨敷。
⑦治感冒寒熱:蜂窩草五錢,閻王刺二錢,煎水服。(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辭典》
風輪菜《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救荒本草》
【拼音名】FēnɡLúnCài
【英文名】ChineseClinopodiumHerb,ManyheadClinopodiumHerb,HerbofChineseClinopodium
【別名】蜂窩草、節節草、九層塔、苦地膽、熊膽草、九塔草、落地梅花、斷血流、苦刀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風輪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isnopodiumchinense(Benth.)O.Kuntze[CalaminthachinensisBent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m。莖基部匍匐生根,上部上升,多分枝,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及腺毛,葉對生;葉柄長3-8mm,密被疏柔毛;葉片卵圓形,長2-4cm,寬1.3-2.6cm,先端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上面密被短硬毛,下面被疏柔毛。輪傘花序多花密集,常偏向一側,呈半球形;苞片針狀,被柔毛狀緣毛及柔毛;花萼狹管狀,紫紅色,長約6mm,外面被柔毛及腺柔毛,上唇3齒,先端具硬尖,下唇2齒,齒稍長,先端具芒尖;花冠紫紅色,長約9mm,外面被微柔毛,內面喉部具毛茸,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稍大;雄蕊4,前對較長,花花2室;子房4裂,花柱著生於子房底,柱頭2裂。小堅果4,倒卵形,黃桂冠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草叢、路邊、灌叢或森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莖呈四方柱形,直徑2-5mm,長70-100cm,節間長3-8cm;表面棕紅色或棕褐色,具細縱條紋,密被柔毛,四棱處尤多。葉對生,有柄,多卷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長1-5cm,寬0.8-3cm,邊緣具鋸齒,上面褐綠色,下面灰綠色,均被柔毛。輪傘花序具殘存的花萼,外被毛茸。小堅果倒卵形,黃棕色。全體質脆,易折斷與破碎,莖斷面淡黃白色,中空。氣香,味微辛。
顯微鑒別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類方形至長方形,上表皮細胞明顯較大,約為下表皮細胞的3倍。上、下表皮均有殘存的非腺毛,下表皮有眾多氣孔,並具腺鱗與小腺毛。柵欄組織1列細胞,長為葉片厚度的1/2,海綿組織3-6列細胞。主脈向下凸出,上面略隆起。上、下表皮內側均有厚角細胞2-3列;維管束1-2,外韌型,導管腔內有時可見簇針狀橙皮甙結晶。
葉表面觀: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直軸式。非腺毛1-11細胞,其中常有1細胞縊縮:直徑10-60μm,長30-960μm,疣狀突起起明顯。小腺毛頭部與柄部均為單細胞,直徑8-17μm,長25-40μm;腺鱗頭部8細胞,直徑約50μm,柄單細胞。
【化學成份】全草含三萜皂甙及黃酮類等成分。三萜皂甙類有風輪菜皂甙(clinopodiside)A[1]。黃酮類有香蜂草甙(didymin),橙皮甙(hespe-ridin)[2],異櫻花素(isosakuranelin),芹菜素(apigenin)[3]。此外,還含有熊果酸(ursolicacid)[3]等。
【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小鼠腹腔註射蔭風輪乙醇提取物可顯著縮短凝血時間。家兔草酸血在滴加氯化鈣及正丁醇提取液後,亦使血凝時間顯著縮短,外用於兔、狗動脈出血或切割肝、脾之出血也有止血作用。滴加於蛙腸系膜微小血管上見動脈顯著收縮而靜脈微擴張。麻醉狗靜脈註射其溫浸液,血壓呈短暫下降。
2.風輪菜水提液和20%粗皂甙水溶液進行蟾蜍後肢灌流試驗,顯示有明顯收縮血管作用。
3.風輪菜水提液和2%粗皂甙水溶液及浸膏片對大白鼠離體子宮有明顯的收縮作用。
4.抑菌作用:風輪菜水提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和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鑒別】量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水浴加熱15min,濾過。取濾液1ml置小試管中,加鎂粉與鹽酸婁滴,深液漸變橙紅色。(檢查黃酮類)(2)取上述醇浸液滴於濾紙片上,幹後在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呈藍上比色熒光;噴以0。5%醋酸鎂甲醇溶液,再置紫外光為要下觀察,熒光變為於藍色。(檢查黃酮類)(3)薄層色譜①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5ml,回流提取30min,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供試品液;另取橙皮甙、香峰草甙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哇膠H-0.5%CMC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醋-酸-乙醇(20:15:15:15)上層液展開,展距15cm。用1%氧氯化鋯甲醇液顯色,在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②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30min,濾過。濾液加於已處理好的中性氧化鋁柱(100-120目,10g,內徑浴上蒸幹,殘潭用水30ml使40%甲醇40ml洗脫,收集洗脫液,置水浴上蒸幹,殘潭用水30ml使溶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溶液提取2次,每次20ml,合並正丁醇液,用水洗滌2次,每次20ml,棄去水液,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幹,殘潭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供試品溶液;另取斷血流皂甙乙酯-甲醇-水(15:10:20:10)於10℃以下放置後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烘數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藍色玟點;再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相同的棕紅色熒光斑點。
【性味】味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主感冒發熱;中暑;咽喉腫痛;白喉;急性膽囊炎;肝炎;腸炎;痢炎;痢疾;肋腺炎;乳炎;疔瘡腫毒;過敏性皮炎;急性結膜炎;尿血;崩漏;牙齦出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瀉火,活血消腫。治急性膽囊炎,肝炎,痢疾,腮腺炎,腸炎,血尿,急性結膜炎,毒蛇咬傷,無名腫毒,乳腺炎,刀傷。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疏風情熱,解毒止痢。治感冒,中暑,過敏性皮炎,指頭炎,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