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īGuāZǐ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幹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收,洗凈,曬幹。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潤燥,驅蟲。用於咳嗽痰多,蛔蟲病,便秘。
【用法用量】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絲瓜子《*辭典》
【出處】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SīGuāZǐ
【別名】烏牛子(《綱目拾遺》)。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種子,秋季果實老熟後,在采制絲瓜絡時,同時收集種子,曬幹。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絲瓜"條。
【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地區均有。
【性狀】幹燥種子呈扁平的橢圓形,長約1.2厘米,寬約7毫米,厚約2毫米。種皮灰羆色至黑色,邊緣有極狹的翅,翅灼一端有種脊,上方有一對呈叉狀的突起。種皮稍硬,剝開後可見有膜狀灰綠色的內種皮包於子葉之外。子葉2片,黃白色。氣無;味微苦。
【化學成份】絲瓜種子含脂肪油23.5~38.9%,主為亞油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等的甘油酯以及磷脂0.47%、角鯊烯、α-菠菜甾醇等。還含三萜皂甙(甙元是齊墩果酸)、黑色素(經堿熔及氧化後產生鄰苯二酚)和葫蘆素B,其他還有蛋白質、糖類等。
【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苦者:氣寒,有毒。甜者:無毒。"
【功能主治】
利水,除熱。治肢面浮腫,石淋,腸風,痔瘺。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苦者: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甜者:除煩止渴,治心熱,利水道,調心肺,治石淋,吐蛔蟲。"
②《醫林篆要》:"治腸風,痔瘺,崩漏,下乳。"
③《南寧市藥物誌》:"通大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炒焦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註意】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若患腳氣、虛脹、冷氣人食之病增。"
②《得配本草》:"脾虛者禁用。"
③《南寧市藥物誌》:"孕婦忌用。"
【附方】治腰痛不止:絲瓜子仁炒焦,擂酒服,以渣敷之。(《婦人良方補遺》)
【臨床應用】用於驅蛔:取黑色絲瓜子(白色無效)的仁,於空腹時嚼食,或搗爛裝入膠囊服,每日1次。成人服絲瓜子仁40~50粒,兒童30粒,連服2日。治療857人,服藥後均驅出蛔蟲。
【摘錄】《*辭典》
絲瓜子《中華本草》
【出處】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SīGuāZǐ
【英文名】SeedofLuffa
【別名】烏牛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和奧絲瓜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uffacylindrica(L.)Roem.L.AcutangulaRoxb.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老熟後,在采制絲瓜絡時,收集種子;曬幹。
【原形態】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粗糙,有棱溝,有微柔毛。莖須粗壯,通常2-4枝。葉互生;葉柄粗糙,長10-12cm,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長寬均為10-12cm,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較長,長8-12cm,洗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綠色,有疣點,下面淺綠以,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長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於總狀花序的頂端,花序梗粗壯,長12-14cm,花梗長2cm;花萼筒鐘形,被短柔毛;花冠黃色,幅狀,開後直徑5-9cm,裂片5,長圓形,長0.8-1.3cm,寬0.4-0.7cm,裏面被黃白色長柔毛,外面具3-5條突起的脈,雄蕊5,稀3,花絲6-8mm,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雌花單生,花梗長2-10cm;花被與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3,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30cm,直徑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成熟時肉質,成熟後幹燥,裏面有網狀纖維,由先端蓋裂。種子多數,黑色,卵形,扁,平滑,邊毋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地區均有。
【性狀】性狀鑒別1、絲瓜子種子長卵形,扁壓,長8-20mm,徑5-11mm,厚約2mm,種皮黑色,邊緣有狹翅,翅的一端有種脊,上方有叉關突起。種皮硬,剝開後可見膜狀灰綠色的肉種皮包於子葉之外。子葉2片,黃白色。氣微,味微香,2、奧絲瓜子與絲瓜子主要不同點:種子表面有網紋及雕紋,邊緣無狹翅。
【化學成份】
1、絲瓜種子含水分6.4%,固定油(fixedoil)43。3%,碳水經合物(carbohydrate)4。2%,纖維(fiber)1。2%[1]。油中的脂肪酸有:棕櫚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亞油酸(linoli-icacid),嚴麻酸(linolenicacid),十七烷酸(margaric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糖類中有鼠李糖(rhamnose),果糖(fructose),葡萄糖(hlucose),半乳糖(galactose),水蘇糖(stachynose([1,2]。又含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蘇氨酸(threon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tyrosine),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胱氨酸(cyst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glycine),精氨酸(arginine),谷氨酸(glutamicacid),天冬氨酸(asprticacid),內氨酸(alanine),脯氨酸(prol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等氨基酸[3]。還含三萜及三萜皂甙成分:絲瓜甙(lucyoside)N、P[4],瀉根醇酸(bryonolicacid)[5]。另含多種核糖體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protein):絲瓜多肽(luf-fin)-a、-b[6,7]、s[8],α-及β-線瓜多肽[9,10]。尚含絲瓜苦味質(luffien)[11]。
2、奧絲瓜種子含葫蘆苦素(cucurbitacin)B[12],奧絲瓜甙(acutoside)H、I[13]。種子中所含氨基酸與絲瓜種子中所含的相同[3],種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是:棕櫚酸、硬、油酸和亞油酸[14]。
【藥理作用】
1.峻瀉作用:劑量為7-10顆種子粉;服15-20粒可致嘔吐、腹瀉,30-40粒則致嚴重腹瀉,其有效成分是噴瓜素(Elaterin)。
2.洋地黃樣作用:種子所含有的皂甙,對蛙心有洋地黃樣作用。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通便;驅蟲。主水腫;石淋;肺熱咳嗽;腸風下血;痔漏;便秘;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炒焦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註意】
1.姚可成《食物本草》:若患腳氣、虛脹、冷氣人食之病增。
2.《得配本草》:脾虛者禁用。
3.《南寧市藥物誌》:孕婦忌用。
【各家論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苦者: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甜者:除煩止渴,治心熱,利水道,調心肺,治石淋,吐蛔蟲。
2.《醫林纂要》:治腸風;痔痿,崩漏,下乳。
3.《南寧市藥物誌》:通大便。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