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巖烏頭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YánWūTóu

【別名】巖烏子、巖烏、雪上一枝蒿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巖烏頭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mitumracemulosum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末秋初采挖塊根,去掉苗葉及小根,洗凈曬幹。

【原形態】財烏頭,多年生草本,高40-65cm。塊根倒圓錐形,長2.3-3.6cm,直徑9-11mm,或近圓柱形,長約7cm,直徑約5mm。莖直立,無毛。葉互生,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中部葉有短柄,長2.2-3cm,無毛;葉片五角形,有時圓菱形,長5.5-9cm,寬8-10cm,基部心形,有時圓形,3深裂至距基部1.5-2cm處,中央深裂片卵狀菱形,長漸尖,邊緣疏生三角形牙齒,網脈明顯,莖上部葉小,3裂或幾不分裂,無毛。花序有花1-6朵,花序軸和花梗均無毛;花梗長約1cm,小苞片披針形或披針狀線形,長3-8mm,幾無毛;花兩性,兩側對稱,上萼片圓筒關盔形或高盔形,高2.4-3.2cm,無毛,下緣稍凹,長1.5-2.4cm,藍色,無毛;花瓣2,具爪,瓣片大,唇長約6mm,距長5-7mm,向後彎曲,無毛;雄蕊多數,花絲有2枚小齒或全緣,無毛;心皮3,無毛。蓇葖果,長1.6-1.8cm。種子多數,倒圓錐狀三棱形,長約2mm,只在一面生橫膜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600-2300m的山谷崖石上或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西部,貴州北部,四川天全、南川,雲南鎮雄等地。

【性狀】

性首席鑒別,母根圓錐形,長約2cm,直徑約1cm;表面暗棕色,有橫皺及縱溝。子根圓柱形,長2.5-3cm,直徑約0.5cm;表面有細縱皺紋和須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後生皮層為1列細胞;皮層窄;內皮層為1列長方形細胞。形成層呈環狀。木質部呈放射狀排列。母根的韌皮部細胞皺縮,有多數裂隙,近形成層處有韌皮纖維及石細胞群。

粉末特征:1.石細胞類長方形或類方形,長30-70μm,直徑20-36μm,壁稍厚。纖維長150-174μ,直徑20-26μm,有的可見紋孔。2.澱粉粒細小,單粒類圓形,直徑2-8μm,臍點人字形、一字形、十字形、點狀;復粒由2-3分粒組成。Μ

【炮制】用清水浸漂7天,每日換水1-2次,待中心辦透後切片,蒸2-3h,取出曬幹。再用熟豬油攔和,炒透入藥。

【性味】味辛;苦;性熱;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巖烏頭相關圖片

巖烏頭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巖萵苣  下一个:巖蜈蚣>>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