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松油功效和作用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SōnɡYóu

【別名】松脂(《唐本草》),瀝油(《綱目拾遺》)。

【來源】為松科植物油松或其同屬植物樹材中的松脂。

【制法】《綱目拾遺》:"取油法:以有油老松柴,截二、三寸長,劈如燈心粗,用麻線紮把,如茶杯口大,再用水盆一個,內盛水半盆,以碗一只,坐於水盆內,用席一塊,蓋於碗上,中挖一孔如錢大,再以紮好松把直豎於席孔中間,以火點著,少時再以爐灰周圍上下蓋緊,勿令走煙,如走煙,其油則無,候溫養一、二時,其油盡滴碗內,去灰席,取出聽用。"

【功能主治】《綱目拾遺》:"治疥瘡久遠不愈。以此油新浴後擦之,或加白礬末少許,和擦。"

【摘錄】《*辭典》

松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SōnɡYóu

【別名】瀝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馬尾松、油松或其同屬植物木材中的油樹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inusmassonianaLamb.2.PinustabulaeformisCarr.3.PinusdensifloraSieb.etZucc4.PinusthunbergiiParl

【原形態】

1.喬木,高達45m,胸圍1.5m。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規則長塊狀裂。小枝常輪生,淡黃褐色,無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有長尖頭。葉針形,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30cm,細長而柔軟,葉緣有細鋸齒,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cm,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頂端,淡紫紅色。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形,長4-7cm,徑2.5-4m,有短梗,下垂,熟時粟褐色;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約3cm;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鱗臍微凹,無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mm,連翅長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2.喬木,高達25m,胸圍可達1m以上。樹皮灰褐色,呈不規則鱗甲狀裂,裂隙紅褐色。枝輪生,小枝粗壯,淡橙黃色或灰黃色;冬芽寬橢圓形,先端尖,紅褐色。葉針形,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10-15cm,徑約1.5mm,邊緣有細齒,兩面有氣孔線;葉鞘初時淡褐色,漸變成暗灰色。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狀;雌球花序闊卵形,長7mm,紫色,著生於當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圓卵形,長4-9cm,有短梗,向下彎垂,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宿存數年之久;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1.6-2cm,鱗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狀多角形,橫脊顯著,鱗臍凸起有尖刺。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淡褐色,有斑紋,連翅長1.5-1.8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3..喬木,高達30m,胸圍達1.5m。樹皮橘紅色,不規則鱗片狀脫落。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有白粉,無毛;冬芽長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針葉2針一束,長5-12cm,徑約1mm,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約4-6個,邊生。雄球花淡紅黃色,圓筒形,5-12mm,聚生於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雌球花淡紅紫色,單生或2-3個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易脫落,有微隆起的橫脊,鱗臍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mm,連翅長1.5-2m,種翅寬5-7mm。花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4.喬木,高達30m,胸圍可達2m。幼樹皮暗灰色,老時灰黑色,粗厚,不規則塊裂。一年生枝淡褐黃色,無毛;冬芽銀白色,圓柱狀橢圓形或圓柱形,頂尖,芽鱗披針形,邊緣白色絲狀。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有光澤,粗硬,長6-12cm,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有樹脂道6-11個,中生。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長1.5-2cm;雌球花單生或2-3個聚生新枝近頂端,直立,卵圓形,淡紫紅色。球果熟時褐色,圓錐狀卵圓形或卵圓形,長4-6cm,徑3-4cm,有短梗,向下彎垂,中部種鱗卵狀橢圓形,鱗盾稍肥厚,橫脊顯著,鱗臍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長5-7mm,連翅長1.5-1.8cm,種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1500m以下山地。

2.生於海拔100-2600m的山地。

3.生於溫帶沿海山地和平原。

4.生於東部沿海山地。

資源分布:1.分布於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3.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南京一帶有栽培。

4.分布於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炮制】取油法:以有油老松柴,截二、三寸長,劈如燈心粗,用麻線紮把,如茶杯口大,再用水盆一個,內盛水半盆,以碗一只,坐於水盆內,用席一塊,蓋於碗上,中挖一孔如錢大,再以紮好松把直豎於席孔中間,以火點著,少時再以爐灰周圍上下蓋緊,勿令走煙,如走煙,其油則無,候溫養一、二時,其油盡滴碗內,去灰席,取出聽用。

【性味】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殺蟲。主疥瘡;皮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塗擦。

【各家論述】《本草綱目拾遺》:治疥瘡久遠不愈。以此油新浴後擦之,或加白礬末少許,和擦。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松油相關圖片

松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松葉防風葉  下一个:菘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