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鐵海棠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TiěHǎiTánɡ

【別名】萬年刺、千腳刺、鳥不宿、麒麟花、刺蓬花、刺仔花、有刺日日有

【來源】大戟科大戟屬植物鐵海棠EuphorbiamiliiCh.desMoulins,以根和莖入藥。全年可采,一般鮮用。

【性味】苦、澀,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花:止血。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

莖、葉:拔毒消腫。外用治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花10~15朵;外用適量,鮮莖、葉(去刺)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鐵海棠《*辭典》

【出處】《福建民間草藥》

【拼音名】TiěHǎiTánɡ

【別名】麒麟花(《中國植物圖鑒》),老虎竻、獅子竻(《廣州植物誌》),玉麒麟、番鬼刺(《廣西中藥誌》),海棠(《廣西藥植名錄》),萬年刺、霸王鞭、千腳刺、刺蓬花(《貴州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鐵海棠的莖葉、根及乳汁。全年可采,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

多年生肉質灌木。莖直立或攀援狀,長可達1米;刺硬而尖,長1~2.5厘米,或5行排列於莖的縱棱上。葉互生,通常生於嫩枝上;倒卵形或矩圓狀匙形,長2.5~5厘米,先端渾圓而具小凸尖,基部狹楔形而尖,全緣。杯狀聚傘花序2~4個,排成具長柄的2歧聚傘狀;苞葉鮮紅色,闊卵形或腎形,長約8毫米,徑10~12毫米;花單性,無花被,雌雄花同生於萼狀總苞內;雄花多數,具雄蕊1;雌花單生於花序中央,子房上位,花柱3枚,柱頭2裂。蒴果,3室。花期5~9月,果期6~10月。

本植物的花(鐵海棠花)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多栽培於庭圃。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貴州等地。

【性味】

苦,涼,有毒。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有毒。"

②《廣西中藥誌》:"味苦澀,性涼,有小毒。"

③《貴州草藥》:"根:性平,味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

排膿,解毒,逐水。治癰瘡,橫痃,肝炎,大腹水腫。

①《福建民間草藥》:"化痰排膿,消癰解毒。"

②《廣西中藥誌》:"解瘡毒,瀉水氣。治惡瘡,橫痃,大腹水腫。"

③《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清涼,消炎,解毒。治肝炎,血積,熱毒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對口瘡:鮮鐵海棠莖葉,酌加紅糖,搗爛外敷,日換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橫痃:雞蛋一個,穿刺小孔,鐵海棠汁十滴入蛋內,用濕沙紙包裹五層,煨熱,連服二個。(《廣西中藥誌》)

③治魚口、便毒:萬年刺根適量搗爛,加酒炒熱,包患處。(《貴州草藥》)

④治癰瘡腫毒:鐵海棠鮮根適量,搗爛同酒糟炒熱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⑤治竹木刺入肉不出:鐵海棠樹液數滴,滴患處,待竹木刺露出皮膚,即可拔出。(《廣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鐵海棠《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廣西中藥誌》:鐵海棠,服後可致腹瀉,如瀉多不止,服甘草水即止。

【拼音名】TiěHǎiTánɡ

【英文名】StemandleafofcrownofhornsEuphorbia

【別名】麒麟刺、玉麒麟、番鬼刺、海棠、萬年刺、霸王鞭、千腳刺、細龍骨、爬壁刺、獨節枝。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鐵海棠的莖葉、根及乳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phorbiamilliiCh.desMoulins[E.splendensBojer.]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鐵海棠多刺灌木,高可達1m。莖直立或稍攀援狀,刺硬而尖,長1-2.5cm,成5行排列於莖的縱棱上。葉互生,通常生於嫩枝上;無柄;葉片倒卵形或長圓狀匙形,長2.5-5cm,先端渾圓而具凸起,基部漸狹,楔形。2-4個杯狀聚傘花序生於枝端,排列成具長花序梗的二歧聚傘花序;總苞鐘形,先端5裂,腺體4,無花瓣狀附屬物;總苞基部具2苞片,苞片鮮紅色,倒卵狀圓形,直徑約10-12mm;花單性,雌雄花同生於萼狀總苞內;雄花多數,具雄蕊1;雌花單生於花序中央,子房上位,花柱3枚,柱頭2淺裂。蒴果扁球形。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栽培於庭院和園圃。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莖肉質,長可達20-80cm,綠色,有縱棱,棱上有錐狀的硬刺,刺長l-2.5cm。葉片倒卵形至矩圓狀匙形,長2.5-5cm,先端圓或具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黃綠色。氣微,味苦、澀

【化學成份】莖含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烯醇(24-methylenecycloarte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大戟醇(euphorbol),大戟醇二十六烷酸酯(e-uphorbolhexacosanoate),巨大戟萜醇三乙酸酯(ingenoltriacetate),亭牙毒素(tiyatoxin),12-脫氧巴豆醇-13,20-二乙酸酯(12-deoxyphorbol-13,20-diacetate),鐵海棠堿(milliamine)A、B、C、D、E、F、G、H、I。葉含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烯酸(24-ethylenecycloarte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大戟二烯醇(euphol)、大戟醉(euphorbol),12-去氧-4β-羥基巴豆醇-13-十二烷酸-20-乙酸二酯(12-deoxy-4β-hydroxyphorbol-13-dodecanoatee-20-acetate)、12-去氧-4β-羥基巴豆醇13-十八烷酸-20-乙酸二酯(12-deoxy-4β-hydroxyphorbol-13-octadecanoate-20-acetate)。根含鐵海棠堿A、B。乳汁含a-香樹脂醇(a-amyrin),12-去氧-4β-羥基巴豆醇-13-十二烷酸酯-20-乙酸酯(12-deoxy-4β-hydroxyphorbol-13-dode-canoate-20-acetate),12-去氧巴豆醇-13,20-二乙酸酯,β-谷甾醇,亭牙毒素。

【性味】味苦;澀;性涼;小毒

【歸經】入心經

【功能主治】解毒;排膿;活血;逐水。主癰瘡腫毒;燙火傷;跌打損傷;橫痃;肝炎;水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9-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①治對口瘡:鮮鐵海棠莖葉,酌加紅糖,搗爛外敷,日換一次。(《福建民間草藥》)②治橫痃:雞蛋一個,穿刺小孔,鐵海棠汁十滴入蛋內,用濕沙紙包裹五層,煨熟,連服二個。(《廣西中藥誌》)③治魚口、便毒:萬年刺根適量搗爛,加酒炒熱,包患處。(《貴州草藥》)④治癰瘡腫毒:鐵海棠鮮根適量,搗爛同酒糟炒熱敷患處。(《廣西中草藥》)⑤治竹木刺入肉不出:鐵海棠樹液數滴,滴患處,待竹木刺露出皮膚,即可拔出。(《廣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1.《福建民間草藥》:化痰排膿,消癰解毒。

2.《廣西中藥誌》:解瘡毒,瀉水氣。治惡瘡,橫痃,大腹水腫。

3.《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清涼,消炎,解毒。治肝炎,血積,熱毒瘡。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鐵海棠相關圖片

鐵海棠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鐵骨銀參  下一个:鐵海棠花>>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