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鐵軸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TiěZhóuCǎo

【英文名】FourfileGermander

【別名】鳳凰草、繡球防風、黃香科、小裂石蠶、紅毛將軍、紅油麻、紅痧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鐵軸草的全草、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ucriumquadrifariumBuch.-Ham.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半灌木。莖基部常聚結成塊狀,高0.3-1.1m,密被金黃色、犭棕色或艷紫色的長柔毛或糙毛。葉具短柄至近無柄;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3-7.5cm,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脈上與葉柄被有與莖同一式毛,余為灰白色絨毛。假穗狀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苞片極發達;花具短梗;花萼筒狀鐘形,二唇形,上唇中齒極發達,倒卵狀扁圓形,具明顯網狀側脈,下唇2齒披針形,喉部內具毛環;花冠淡紅色,長1.2-1.3cm,筒稍伸出萼外,檐部單唇形,唇片與筒成直角,中裂片倒卵形,喉部下有白色微柔毛;雄蕊伸出;花盤盤狀,4淺裂。小堅果倒卵狀近圓形,背面具網狀雕紋。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陰坡、林下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湖南、貴州、雲南、廣西、廣東。

【性狀】

性狀鑒別莖略呈方柱形,直徑2-4mm,表面棕紫色,密被犭色或金黃色長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白色,有髓。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長卵形,長3-7.5cm,寬1.5-4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近心形,上面被銹色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氣微香,味微苦、澀。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內含棕色物,外被腺毛和非腺毛。皮層外側有厚角組織,棱角處龍為明多單位列。髓部廣寬,細胞較大,壁薄。

莖粉末特征:棕褐色。㈠腺毛頭部1-2細胞,棕色,直徑15-30μm,柄單細胞。②非腺毛多細胞,個別細胞縊縮,細胞壁有疣狀突起,有的含紅棕色物。③纖維壁稍厚,內含棕色物。

【化學成份】

全草含山藿香定(teucvidin),12-表山藿香定(12-epiteucvidin),典花石蠶素(teuflin),山藿香素(teucvin),19-乙酰基多刺石蠶素(19-acetylteuspinin),鐵軸草素(teuquadrin)B[1]。

地上部分含有5,4′,5′-三羥基-6,2′-二甲氧基黃酮(5,4′,5′-trihydroxy-6,2′-dimethoxyflavone),新蒙花甙(neolinarin),同學槐素(acacetin),芹菜素(apigenin)[2,3]。

【藥理作用】鐵軸草註射劑5ml給大腸桿菌感染的仔豬每日肌內註射1次,有顯著療效。

【性味】味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祛風解暑;利濕消腫;涼血解素。主風熱感冒;中暑無汗;肺熱咳喘;肺癰;熱毒瀉痢;水腫;風濕痛;勞傷;吐血;便血;乳癰;無名腫毒;風疹;濕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毒蛇咬傷;蜂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青、研末撒或煎湯洗。

【各家論述】

1.治感冒咳嗽:鐵軸草全草15g,黃荊條15g,路邊荊、石菖蒲6g。水煎服。

2.治中暑不出汗:鐵軸草全草30g。水煎服。

3.治菌痢:鐵軸草全草60g,海蚌含珠30g。煎水兌糖,分2次服。(1-3方出自《湖南藥物誌》)4.治水腫:鳳凰草30g。煎水服。又可洗。(《貴州民間藥物》)5.治風濕痛,風疹發癢:鐵軸草全草配路路通、石菖蒲、生姜、艾葉(各適量),煎水熏洗。(《湖南藥物誌》)6.治勞傷:鳳凰草30g。泡酒服。(《貴州民間藥物》)7.治蜂螫腫痛:鮮鐵軸草葉搗爛擦患處。(《湖南藥物誌》)

【臨床應用】1.《貴州民間藥物》:“治勞傷、水腫。”2.《雲南中草藥》:“消炎止血。主治外傷出血、刀槍傷。”3.《湖南藥物誌》:“祛風發表,清熱解毒。”4.《廣西民族藥簡編》:“治痧病,腸炎,吐血,便血。”5.《中國民族藥誌》:“用於中毒性消化不良。”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鐵軸草相關圖片

鐵軸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鐵銹  下一个:葶藶子>>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