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黃菀功效和作用

【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拼音名】HuánɡWǎn

【來源】為菊種植物森林千裏光的全草。8~9月采。

【原形態】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約50~100厘米。單葉互生;葉片廣披針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邊緣具鋸齒狀牙齒,基部楔形,兩面無毛;葉柄短。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小,多數,徑1.7~2.6毫米,梗短;總苞1列,苞片革質,長6~7毫米,線形;邊緣舌狀花1排,5~9個,舌片長,黃色,長13~19毫米,中央全為管狀花。瘦果,長3.5~4毫米,無毛,冠毛長6~6.5毫米,白色。種子淡褐色。

【生境分布】生於河谷草甸子、林緣、林下陰濕地。分布我國北方及東部。

【化學成份】全草含生物堿:大葉千裏光堿與瓶千裏光堿等。還含洋薊素、綠原酸等。

【藥理作用】參見"大白頂草"條。

【性味】苦辛,寒。

【歸經】入肝、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熱痢,眼腫,癰癤疔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腸炎,癰瘡:黃菀配鼠曲草(或火絨草),水煎服。

②治肝炎,結膜炎:黃菀配龍膽草或獐牙菜,水煎服。

③治瘡腫:黃菀,搗敷。(性味以下出《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摘錄】《*辭典》

黃菀《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拼音名】HuánɡWǎn

【英文名】HerbofShadyGroundsel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森林千裏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necionemoresisL.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森林千裏光多年生草本,高約50-100cm。根狀莖短,歪斜。莖單生或有時叢生,直立,近無毛,上部有稍斜升的花序枝。單葉互生;部葉在花期常枯萎;中部葉較大,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約15cm,寬約5cm,先端尖,基部漸狹,的無柄而關抱莖,邊緣有細鋸齒,兩面被疏毛或的無毛,有細羽狀脈;上部葉條狀披針形至條形。頭狀花序,多數,小,排列成復傘房狀;梗細長,被短柔毛,有條形苞葉;總苞近柱狀,長6-7mm,基部有數個條形苞葉;總苞片1層,10-12個,條狀長圓形,先端三角形,背面有短毛;舌狀花約5個,黃色,舌片條形;筒狀花多數。瘦果,圓柱形,有縱肋,無毛,冠毛白色,有多數不等長毛,長6-6.5mm。種子淡褐色。花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河谷草甸子、林緣、林下陰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及臺灣等地。

【化學成份】

全草含大葉千裏光堿(macrophylline),瓶千裏光堿(sarracine)等。還含洋薊素(cynarin),綠原酸(chloro-genicacid),環氧四氫高21-去甲千裏光二酮(nemorensine)等。C22-32石蠟(C22-32paraffins),金合歡烯(farnesene),甜沒藥烯(bisabol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C28-32不飽和脂肪族醇,C38-58蠟,呋喃橐吾烯酮(ruanoligularenone),3-氧代-8α-佛術-1,7-二烯-8,12-內酯(3-oxo-9-eremophila-1,7-dien-8,12-olide),3-氧代-8α-羥基佛術-1,7-二然-8,12-內酯(3-oxo-8α-hydroxyere-mophila-1,7-二烯-8,12內酯(3-oxo-8α-hydroxyere-mophila-1,12-olide),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

從根皮和葉中分得蕓香甙(rutin),槲皮素(quercetin),延胡索酸(fumaricacid),沒食子酚(pyrogallol)焦性兒茶酚(pyrocate-chol),衛矛醇(dulcitol),馬栗樹皮素(esculetin)及內酯類成分。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痢疾;腸炎;肝炎;結膜炎;中耳炎;癰療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附方】①治腸炎,癰瘡:黃菀配鼠曲草(或火絨草),水煎服。②治肝炎,結膜炎:黃菀配龍膽草或獐牙菜,水煎服。③治瘡腫:黃菀,搗敷。(性味以下出《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黃菀相關圖片

黃菀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黃筒花  下一个:黃心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