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土千年健葉功效和作用

【出處】《滇南本草圖說》

【拼音名】TǔQiānNiánJiànYè

【來源】杜鵑花科植物烏鴉果的葉。

【原形態】詳"土千年健"條。

【功能主治】

①《滇南本草圖說》:"敷瘡,消風。"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水煎或泡灑服治風濕性關節疼痛,筋攣骨痛,半身不遂。"

【附方】治外傷出血:土千年健葉,研粉外撒患處。(《雲南中草藥選》)

【摘錄】《*辭典》

土千年健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圖說》

【拼音名】TǔQiānNiánJiànY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鴉果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cciniumfragileFranch.[V.fragileFranch.var.crinitumFranch.,V.setosiumAuth.;V.repens(Levl.)Rehd.;PierisgagnepainianaLev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常綠矮小灌木,高20-50cm,有時高1m以上。地下有木質粗根,有時粗大成疙瘩狀。莖圓柱形多分枝,有時叢生,枝條被具腺長剛毛和短柔毛。葉密生;葉柄短,長1-1.5mm;葉片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3.5cm,寬0.7-2.5cm,先端銳尖、漸尖或鈍圓,基部鈍圓或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被剛毛和短柔毛。總狀花序生枝下部葉腋和生枝頂葉腋而呈假頂生,長1.5-6cm,有多數花,偏向花序一側著生;苞片葉狀,有時帶紅色,長4-9mm,兩面被糙伏毛,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著生花梗中、下部;花萼通常綠色或帶暗紅色,短鐘狀,萼齒三角形,長約1mm;花冠壺形,白色至淡紅色,有5條紅色脈紋,長5-6mm,裂齒短小,三角形,直立或略向外反折;雄蕊10,內藏,短於花冠,藥室背部有2上舉的距;雌蕊1,扁圓形,花柱內藏。漿果圓球形,綠色變紅色,成熟時紫黑色,內有多數細小種子。花期春夏至秋,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100-3400m的松林、山坡灌木叢或草坡,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

【性味】澀;性涼

【功能主治】祛風;解毒;止痛。主風濕痹痛;滄湯;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1.《滇南本草圖說》:敷瘡,消風。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水煎或泡酒服治風濕性關節疼痛,筋攣骨痛,半身不遂。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土千年健葉相關圖片

土千年健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土千年健  下一个:土人參>>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