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拼音名】WáWɑQuán
【別名】扁擔桿子(《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麻糖果(《四川中藥誌》),拗山皮(《貴州草藥》),棉筋條、山絡麻、狗糜子(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椴樹科植物扁擔桿的根、莖、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落葉灌木,高達2.5米,小枝有星狀毛。單葉互生,卵形、菱狀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或楔形,邊緣有不整齊重鋸齒,上面粗糙,下面有稀疏星狀毛或稠密星狀毛;托葉線形;葉柄長3~10毫米。花黃白色,徑1~1.5厘米,由5~8朵成傘形花序,與葉對生;花序梗長5~25毫米,花梗長3~6毫米;萼片5,長圓狀披針形,密被星狀毛;花瓣5,長僅萼片的1/3;雄蕊多數,分離;子房5室,柱頭5裂。核果橙紅色或紅色,2~4裂,有時僅有一個心皮發育成果實。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分布河北、河南、甘肅、陜西、湖北、湖南、四川、江西、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
【性味】
①《四川中藥誌》:"性溫,味甘苦,無毒。"
②《貴州草藥》:"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治脾虛食少,胸痞腹脹,婦女崩帶,小兒疳積。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健脾養血。治小兒疳氣體弱及婦女崩帶。"
②《貴州草藥》:"祛風除濕,理氣消痞。"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附方】
①治脾弱食少:娃娃拳。老虎姜、莪參,壽星柑。水煎服。(《四川中藥誌》)
②治氣痞(胸痞脹滿):拗山皮枝、葉各一兩五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風濕:拗山皮枝、松葉各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④治小兒疳積及婦女崩帶:扁擔桿子枝、葉三至五錢,仙鶴草、豨薟、高梁泡根各五至六錢。水煎,沖紅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娃娃拳《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拼音名】WáWɑQuán
【英文名】RootofBilobedGrewia
【別名】孩兒拳頭、麻糖果、拗山皮、棉筋條、山絡麻、狗糜子、串果崽子、狗腎子、夾板子、月亮皮、葛荊麻。
【來源】
藥材基源:為椴樹科植物扁擔桿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rewiabilobaG.Don[G.glabrescensBent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扁擔桿灌木或小喬木,高1-4m。多分枝,嫩枝被粗毛。葉互生;葉柄長4-8mm,被粗毛;托葉鉆形,長3-4mm;葉片薄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9cm,寬2.5-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鈍,兩面有稀疏星狀粗毛,邊緣有細鋸齒;基出脈3條,兩側脈上行過半,中脈有側脈3-5對。聚傘花序腋生,多花,花序柄長不到1cm;花柄長3-6mm;苞片鉆形,長3-5mm;萼片狹長圓形,長4-7mm,外面被毛,內面無毛;花瓣長1-1.5mm;雌雄蕊柄長約0.5mm,有毛;雄蕊長2mm;子房有毛,花柱與萼片平齊,柱頭擴大,盤狀,有淺裂。核果紅色,有2-4顆分核。花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或低山路邊草地、灌叢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性味】甘;苦;溫
【歸經】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祛風除濕;固精止帶。主脾虛食少;久脫肛;小兒疳積;蛔蟲病;風濕痹痛;遺精;崩漏;帶下;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附方】①治脾弱食少:娃娃拳、老虎姜、莪參、壽星柑。水煎服。(《四川中藥誌》)②治氣痞(胸痞脹滿):拗山皮枝、葉各一兩五錢。煨水服。(《貴州草藥》)③治風濕:拗山皮枝、松葉各十兩。煨水服。(《貴州草藥》)④治小兒疳積及婦女崩帶:扁擔桿子枝、葉三至五錢,仙鶴草、豨薟、高梁泡根各五至六錢。水煎,沖紅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江西《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健脾養血。治小兒疳氣體弱及婦女崩帶。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