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烏豆根功效和作用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WūDòuGēn

【別名】山豆根

【來源】為豆科植物西南槐樹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灌木,高1~2米。小枝密被棕色短軟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1~17枚,主軸密被棕色毛;小葉片長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下部小葉較小,長1.5~4厘米,頂端小葉較大,長4~6厘米,先端漸尖,有時鈍圓,基部楔形至圓形,全緣,上面初被淺銹色短毛,後變無毛,下面被淺銹色毛。總狀花序腋外生,常與葉近於對生;萼鐘狀,5淺缺刻,外被淺銹色短柔毛;花冠蝶形,淡黃色,旗瓣狹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爪;雄蕊10,花絲基部均有毛;子房有毛,柱頭頭狀。莢果長2~5厘米。種子1~3。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山坡林下、濕潤的灌叢中或石壁上。分布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性涼,味苦澀。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治癆傷,水瀉。

【附方】

①治癆傷:烏豆根一兩。泡酒服。

②治水瀉:烏豆根五分。磨水服。

【摘錄】《*辭典》

烏豆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WūDòuGēn

【英文名】RootofMaireSophora

【別名】山豆根、矮砣砣、打鑼不響、野松皮、矮槐、野建芪、糙皮黃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西南苦參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phoraprazeriPrainvar.mairei(Pamp.)[S.maireiPamp.]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幹。

【原形態】西南苦參灌木,高1-2m。小枝細弱,被棕色短軟毛。奇數羽狀復葉,小葉11-7枚,長圓形或橢圓形,被柔毛,先端急尖至微缺或具短漸尖,近革質;托葉鉆形,宿存。總狀花序腋外生,常與葉近於對生,長7-14cm;萼鐘狀,5淺裂,密生棕色平貼絹毛;花冠蝶形,黃棕色或灰黃色,旗瓣具寬爪,翼有耳,龍骨瓣稍短於旗瓣,具耳。莢果長2-5cm,具圓錐狀的喙和果頸,密生棕色柔毛。具1-3顆種子。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林下、河谷濕潤的灌叢中或石壁上。

資源分布:分布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苦;澀;涼

【歸經】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利濕止瀉;散瘀止痛。主水瀉;風濕腰腿痛;勞傷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或磨水。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烏豆根相關圖片

烏豆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烏當歸  下一个:烏飯子>>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