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àYèCìLíMùY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風子科植物大葉刺籬FlacourtiarukamZoll.EtMoritz.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lacourtiarukamZoll.etMoritz.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隨采隨用;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大葉刺籬木喬木,高5-15m。幼枝被短柔毛,皮孔圓形,明顯。葉互生;葉柄長6-8mm;葉片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長6-15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粗鋸齒,側脈5-12對,下面明顯,小脈平行。總狀花序腋生,長4-10mm,被短柔毛,花少數;花淡黃綠色,無花瓣;萼片4-5,長約1.5mm,兩面均被柔毛;雄花有雄蕊約25,插生在肉質的花盤內,花盤8裂;雌花花盤肉質,8裂,子房圓球形,有不完全的6室,每側膜胎座上有胚珠2顆,花柱6枚,分離,漿果圓球形,直徑1-2cm,先端有宿存花柱。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m以下的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主眼瞼炎;疥瘡;惡瘡腫毒;皮膚瘙癢;創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汁點眼;或研末撒敷;或煎水熏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